中評社台北6月4日電/台灣經濟日報4日社論說,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G20高峰會議前夕,在該行網站刊載其“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呼籲正視目前以美元做為國際儲備貨幣所造成的風險,並建議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做為超主權的儲備貨幣,震撼全球,立即遭到美國全力反對。這早在其預料之中,之所以還提出此呼籲,一方面在提高其國際發言權,另方面便於人民幣國際化鋪路。
社論說,人民幣能否國際化,就有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表達不同意見。一是日前訪問大陸的克魯曼,他表示在其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另一位是有“歐元之父”之稱的孟代爾,於月前應邀到香港演講時,主張人民幣應成為國際貨幣。儘管經濟大師未有共識,大陸已為人民幣國際化採取了積極行動,而且於3月底國務院正式宣布,2020年上海要發展為“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當時媒體祇強調上海將於2020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對前述文字未予轉述;其實這些文字,表達了兩個重大意義:一是2020年大陸的經濟規模(GDP),雖可能尚不及美國,但已可並駕齊驅;二是2020年前人民幣已國際化,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做好奠基工作。
另方面大陸為促進雙邊貿易、國家貿易結算多用本國貨幣少用美元,採取了三個大動作:一是到目前為止,已與周邊包括越南、緬甸、俄羅斯、蒙古、韓國、吉爾吉斯、哈薩克斯坦及尼泊爾等八國簽署雙邊貿易結算時,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的協定;二是自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已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尼與阿根廷等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達人民幣6,500億元;三是為改善與周邊國家及地區貿易條件與規避匯率風險、加強跨境貿易發展,4月8日宣布開展上海市,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與東莞四城市,做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今後這五試點城市對外貿易將完全以人民幣進行。這種雙邊談判、雙邊開放的做法,可緩和人民幣立即全面自由兌換及開放資本市場的衝擊,而使人民幣在區域間流通範圍不斷擴大,然後水到渠成,達到國際化的目的。
社論認為,從理論上看,一國貨幣是否被國際廣泛接受與使用,考慮三項因素:一是經濟實力必須夠強,這包括經濟規模及對外貿易占全球比重夠大;二是長期穩定且低的通貨膨脹率;這兩點應不是問題。大家擔心的是第三,金融全面自由化、人民幣自由兌換與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尤其經歷這次金融海嘯,凡金融自由開放程度高的國家都遭到嚴重衝擊,而大陸受創較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金融開放自由化程度不高。因此,是否會影響到大陸今後對金融自由全面開放的意願,乃至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有待觀察。
從實務面來看,一國貨幣之所以被國際接受使用,“信任”最為重要,未來十年難以改變,人民幣如何能受到國際信任?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社論認為,人民幣2020年前能否國際化雖難以論定,但大陸經濟的茁壯,屆時歐、美、中三足鼎立,應無可質疑。台灣面對如此重大變局,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充分發揮台灣的優勢,而能在變局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將是馬政府即將面臨的重大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