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在匯集政界、學界、媒體以及普通市民意見之後,韓國政府決定逐步推行網絡實名制,并發布了相關法規。根據規定,網民在網絡留言、建立和訪問博客時,必須先登記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通過認證方可使用。2006年年底,韓國國會通過《促進利用信息通信網及個人信息保護有關法律》修正案,規定在平均每天點擊量超過10萬的門戶網站和公共機關網站的留言欄上登載文章、照片、視頻等內容時,必須先以本人真實姓名加入會員,如果違反,將處以3000萬韓元以下罰款。
從2008年1月28日起,韓國的35家主要網站按照韓國信息通信部的規定,陸續實施網絡實名制,登錄這些網站的用戶在輸入個人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并得到驗證後才能發帖。此外,為了保護網絡信息發布者的隱私,韓國信息通信部允許網民在通過身份驗證後,用代號、化名等替代真實姓名在網上發布信息。
實名制在韓國已不再具有爭議性
隨著網絡實名制的推行,韓國社會對這一制度也從最初的抵觸逐漸變為接受,目前在韓國輿論中幾乎已經看不到對這一制度的爭論和異議。記者近日就這一問題采訪了幾位韓國駐華企業的員工,他們起初都對記者問這樣的問題感到驚訝,覺得網絡實名制沒什麼好奇怪的,就如同正常的上網程序一樣。韓國某駐華企業的張女士稱韓國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這就像你去銀行需要填寫用戶名和密碼一樣”。
曾在韓國留學最近才回國的蔡先生也對記者說,他在韓國期間,從沒聽韓國民衆討論過網絡實名制的問題,“上網發郵件、發帖、寫博客要用實名登記注册,大家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沒聽過反對或者抱怨帶來不便之類的聲音”。蔡先生還說,對於在韓國的外國人,如果在韓逗留時間超過90天,就可以去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一個網絡登錄證號碼,利用這個號碼就可以任意收發郵件、網上購物等,很方便。
以網絡實名制助推“數字化社會”
在推行網絡實名制之後,韓國網絡上惡意謾罵、攻擊他人的言論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明顯減少了。不過韓國推行這項制度的用意不僅僅是限制網絡惡意言論這麼簡單。韓國信息通訊部信息倫理部門負責人金鐘浩曾對媒體說,韓國導入網絡實名制的最大意義,在於樹立起了網民的責任和自律意識,而自律才是網絡管理的核心。
中國社科院專家陶然表示,“我們不要只看到韓國網絡實名制‘限制’的一面,更應意識到這項制度的‘塑造功能’。”這位專家說,在韓國經濟騰飛之初,曾提出“產業立國”的口號。在IT技術席卷全球時,韓國又提出了“數字立國”、打造“數字化社會”的口號,經過數年發展,韓國的IT技術已經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為“數字化社會”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而從這幾年推行的實踐來看,網絡實名制為韓國構築成熟網絡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為進一步發展和深度挖掘網絡經濟的潛力創造了必要的條件,“韓國事實上已經通過這項制度在網絡經濟發展方面走在了很多國家的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