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近日,英國《每日電訊報》等媒體報道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北京大學科學家聯合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有史以來污染最為嚴重的一屆奧運會”,運動員和觀眾都處於危險級別的煙塵中。
奧運空氣品質保障研究課題組專家,北京大學環境與工程學院長江特聘教授朱彤25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外媒在一個似是而非的現象上套用一個具有轟動性的標題,這種報道方式本身就是不負責任,極不嚴肅的。
朱彤說,北京奧運會期間,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確在北京大學校園內一個理科樓上架設了空氣品質觀測相關儀器進行研究。
“據我所知,該項觀測在技術上應該沒有問題,但他們用這一點監測的數據外推到整個北京的空氣環境,這本身就不科學,”朱彤認為,空氣污染的成因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2008年奧運會期間有數百名國內外科學家和研究生,動用了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對奧運空氣品質保障措施的效果進行了全面的觀測,獲得了大量的觀測數據,這些數據均證明奧運期間的空氣品質處於優良水準,目前這些科學家正在從各個角度對數據進行全面、系統、嚴謹的分析,以評價各種污染控制措施的具體效果。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觀測就在一個點,本身就不系統,僅是從一個角度觀測的現象,分析結果可作為學術交流參考,但問題是他們過度誇大了分析結果,將發表在專業刊物上有限定條件的推論通過媒體作為結論大肆宣揚,這是不嚴謹的態度。
據了解,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稱,北京和近幾屆奧運會主辦城市相比污染最為嚴重,北京大學的環保專家也對此提出質疑。因為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觀測儀器和過去幾屆奧運會主辦城市空氣品質觀測運用的是否完全一樣,不同的測量儀器本身就存在至少30%的系統誤差。此外,一個觀測點的數據也無法和一個城市幾十個點組成的觀測網的平均值比較。
北京大學相關專家認為,更重要的是,在北京奧運期間顆粒物濃度水準已經很低、空氣清潔的條件下,即使北京大氣顆粒物濃度略高於前幾屆奧運會主辦城市,也構不成污染,此時來比較污染強弱本身也是製造轟動新聞的做法。
北京市環保局給出的數據顯示,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空氣品質在全部達標的基礎上收穫了13個一級天,比例達到54%,超過北京10年來單月一級天9天的最高紀錄,更是遠超夏季單月5天的最高紀錄,完美兌現了空氣品質綠色奧運承諾。
奧運會期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濃度達到世界發達城市水準,可吸入顆粒物低於WHO空氣品質指導值第三階段目標值。借用一句外媒的話:“在殘奧會期間,北京的天氣近乎完美,沒有交通擁堵,抬頭可見藍天。”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表示,為了兌現綠色奧運承諾,自1998年至今,北京市共投入1400多億元用於治理環境污染,實施了13個階段200多項措施,重點治理燃煤、機動車、工業和揚塵污染,效果顯著。
奧運會期間,北京更是制訂實施了極為嚴格的臨時控制措施,具體包括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黃標車”禁行以及冶金建材石化等150多家重污染企業停工、停產、城區工地停止土石方工程和混凝土澆築作業等等。單雙號限行後,北京每天減少了近200萬輛機動車,比2002年北京市機動車總量還要多,奧運會期間削減的機動車污染物就達到近12萬噸,相當於限行前北京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的63%。
此外,為了在奧運會期間切實保障運動員的競技狀態、身體狀況,雖然臭氧濃度並不在奧運會承諾範圍,北京仍將揮發性有機物的污染治理作為重點突破。2008年6月底,北京僅用時13個月就完成了上千座加油站、油罐車和儲油庫的油氣回收治理工程,每年少向空氣中排放油氣2萬噸。相關專家對此表示,北京創造了世界速度。
2009年3月30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的第八屆世界體育與環境大會上,北京獲得了國際奧委會首次頒發的體育與環境獎。
杜少中告訴記者,在國際奧委會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舉辦的第八屆世界體育與環境大會上,國際奧委會體育與環境委員會主席施密特向北京頒發了此獎項,並祝賀北京在“綠色奧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國際奧委會國際合作與發展部主任西托雷在介紹北京獲獎的理由時表示:“這個獎項我們絕對不能錯過剛剛成功舉辦了奧運會的北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近發佈的《北京2008奧運會環境獨立評估》報告指出,北京成功履行並超越了其做出的‘綠色奧運’承諾,為北京、中國、奧運會和世界留下了豐富的環境遺產,這就是授予北京這個獎項的理由。”
數據顯示,北京2008年空氣品質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累計達到274天,比例高達74.9%,比2007年多了28天,其中,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空氣品質天天達標,7月28日至8月28日連續32天、8月30日至9月29日連續31天空氣品質達標,創下1998年以來連續達標數最長的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