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才是真正內需
郎咸平著重分析了目前令國內中小企業頗感希望的“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然而,“郎教授”的分析令全場壓抑,他說,將中國製造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至技術密集型企業“將是一大悲劇”。爭奪定價權才是中國製造業突圍的主要方向。
十大產業振興計劃主要是力促中國製造業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很多人都看到了高科技利潤高,高達40%,製造業利潤低,有時為零。“拿玩具和手機卡晶片來講,利潤很高啊,但是中國如果轉型成功了,有能力製造手機晶片了,利潤是多少?中國製造業產業升級方案是不是也存在誤判啊?”郎咸平認為,就目前中國產業鏈,中國製造業生產晶片,利潤和生產玩具一樣,都會是零。
“芭比娃娃大家都知道吧,那也是玩具,為什麼人家能夠保持高利潤,這最根本就是定價權之爭。”郎咸平說,“中國的玩具製造業,只擔負著製造環節,其餘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和零售卻往往掌握在別人手中,而正是這生產流通環節中的“6”保證了芭比娃娃40%的毛利潤,甚至超過高科技晶片的利潤。中國玩具業所掌控的“1”加上芭比玩玩的“6”,“6+1”是整條產業鏈,而真正有定價權的是“6”,中國這麼多年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完全喪失定價權,這也就是說中國製造業被掌控定價權的產業鏈榨幹了利潤。而中國一旦轉型做高科技產業後,如果還是保持在純製造,利潤依然會被國際分工榨幹。
另外,郎咸平還提醒道,中國要是發展勞動技術密集型企業,比方說將玩具廠改建成晶片廠,那麼,用100個玩具廠換1個晶片廠,100個玩具廠解決100萬人就業,而一個晶片廠只解決2萬人就業,剩下的98萬人何去何從!
“最大化爭取企業利潤才是真正的內需。基礎建設已經產能過剩了,在搞就是一錘子買賣,要想真正讓中國製造業突圍,就是產業整合,爭奪產品定價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