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商希望兩會儘速就台商的人身安全保障、智慧財產權保護、經貿糾紛的調處、經營事業的範圍、往來兩岸的便捷措施等問題,展開協商。 |
中評社台北7月1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最近由於東莞二位台商遇害,使台商人身安全保障的相關議題再度受到兩岸當局的重視。台商是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臍帶,對於兩岸經濟發展貢獻卓著,我們希望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儘速就台商的人身安全保障、智慧財產權保護、經貿糾紛的調處、經營事業的範圍、往來兩岸的便捷措施等問題,展開協商,確實保障台商權益。
社評說,自一九九二年政府開放台商赴大陸投資以來,台商投資大陸逐漸增多,目前大陸已是台灣最大的對外投資地區,累計佔台灣對外總投資金額的57.2 %,而台商赴大陸投資主要以加工貿易型態為主,也就是台商從台灣進口上游原料及零組件,在大陸加工組裝後,再出口至美國等主要消費市場,這樣的投資型態促進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使台灣這些年從大陸賺取超過五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所以政府必須障台商在大陸的投資權益,改善他們在大陸的經營環境,讓台商在大陸投資經營能持續為台灣經濟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然而,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兩岸海基、海協兩會的協商管道中斷,台商權益保障的工作只要靠民間來推動。二○○五年四月連戰榮譽主席對大陸進行“和平之旅”,成立國共平台後,時任國民黨副主席的江丙坤在“國共平台”下成立“台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率領台灣產、官、學者、專家,與大陸中央台辦舉行過三次“台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總共達成三十項共識。
共識內容的重點包括:第一,大陸全面貫徹執行《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實施細則;第二,台資企業依法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受法律保護;第三,台商人身安全保護及司法制度保障;第四,建立溝通熱線處理保護兩岸民眾合法權益;第五,推動台資企業産品進出口通關便捷化;第六,台資中小企業納入開發銀行開發性貸款適用對象;第七,台灣居民同大陸居民一樣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第八,公安部門增加辦理台胞證及簽注手續的城市;第九,公安部門加強與台灣和合作,依法嚴厲打擊兩岸犯罪活動;第十,推進兩岸知識產權領域及智慧財產權保障的交流與合作。
社評說,這些問題皆與台商在大陸經營權益息息相關,“台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確實發揮保障台商權益的功能。然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台商權益保障工作內容也日趨複雜,有待兩岸當局持續努力,共同協助台商來解決。目前台商在大陸經營面臨內外在環境不良的雙重挑戰,金融海嘯、人民幣升值、原油、原物料價格上漲等,造成外在經營大環境不佳。在內在環境方面,大陸同時實施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降低出口退稅等措施,使得台商成本大幅上升,在內外經營環境不良的狀態下,台商更需要兩岸當局協助度過難關。
二○○八年五月國民黨執政後,兩岸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協商,迄今兩會已經輪流在兩岸舉行過三次“江陳會談”,簽署九項協議及發表一項共同聲明,有效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攸關人民福祉之事項,包括兩岸大三通、陸客來台、食品安全、金融合作、陸資來台等等。然而,台商經營所面臨的問題仍時有所聞,所以,海基會去年底由高孔廉副董事率團赴大陸廣東及福建訪問台商,今年一月及四月由江丙坤董事長率團赴珠三角及長三角關懷台商,協助台商解決問題。
社評說,台商提出的需求包括:融資、降低當地稅費、協助升級轉型、以及開拓大陸內銷市場等。經過海基會與大陸方面的溝通,大陸目前已提出融資優惠、降低稅費、升級轉型服務、協助台商拓展大陸內需市場;而台灣也從各方面協助台商升級轉型、開拓大陸內需市場,希望兩岸能共同攜手合作,協助台商度過金融海嘯的衝擊。
隨著兩岸交流愈來愈密切,所衍生出來攸關兩岸人民福祉之事項也愈來愈多,希望海基、海協兩會強化制性協商管道、儘速協商,保障台商權益,解決台商在大陸經營所面臨的人身安全、智慧財產權、經貿糾紛等問題,為台商開創永續經營的大環境,這絕對是落實兩岸“合作雙贏”、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佳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