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成他國外匯儲備
而作為儲備貨幣,人民幣已在一些亞洲國家的外匯儲備中出現。2006年菲律賓接納人民幣為其儲備貨幣,這是外國中央銀行首次將人民幣列為官方儲備貨幣,2007年白俄羅斯跟進。另外,一些國家在匯率上也開始考慮人民幣因素,印度和歐洲央行2005年就宣佈將人民幣納入一攬子貨幣。
專家倡人民幣自由兌換
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進程加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黃益平撰文指出,當前人民幣實現可自由兌換面臨一個難得契機。
有能力三年內落實
自由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之一。黃益平認為,人民幣自由兌換,目前“既有國際預期,也有國內壓力”。如果決策者能果斷地推進改革,完全可能在兩、三年內實現。
在國際上,全球金融危機加劇了美元地位的衰落,而中國一枝獨秀,增強了國際對人民幣在未來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普遍期待。而在國內,人民幣實現可自由兌換,是既定方針,現在亦是應國內經濟變革的要求。過去資本流動和匯率受到嚴格管制,雖然帶來一定的穩定性,但也導致了嚴重的結構扭曲。國內流動性大量過剩、外匯儲備過度積累,經濟結構嚴重失衡,同時國內資本配置效率低下,企業發展受到限制。
中國已具基本條件
“除了內部改革的壓力,當前金融危機為人民幣實現可自由兌換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國際貨幣體系也出現了一個難得的缺口。”黃益平還認為,貨幣實現可自由兌換的基本條件,如國內金融體系比較健康、經常賬戶保持盈餘、貨幣存在升值傾向等,中國已基本具備。“剩下的標準,需要通過進一步改革來達到”。
國際化有助提升資產價格
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不僅在於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後,中國可免費享受鑄幣收入;還可以幫助國內企業和居民融入國際資本市場,提高資本利用效率;同時包括股票、房地產在內的人民幣資產價格也有望受益上漲。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指出,歷史經驗顯示,本幣國際化過程中一國資產對於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上升。美元和日圓等貨幣國際化都使該國資產價格收益。
哈繼銘分析,近期人民幣國際化預期給中國資產造成良好的投資環境。自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有關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創造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的提議,及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進一步明確之後,國際市場對於人民幣預期立刻改觀,從此前的看貶轉為看升。作為海外投資中國的窗口,香港近期資金流入顯著,導致上半年港股大幅上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