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幸妤再度出現情緒崩潰、追打記者的畫面,令人同情並進而擔心她的身心狀況。 |
中評社台北7月4日電/中時今天的“短評”說,因為媒體的緊迫盯人,陳幸妤再度出現情緒崩潰、追打記者的衝突畫面。這是扁案一再加演的戲碼,但卻不斷折磨“全國”的觀眾,倘若前第一家庭千金真的如扁所言,有個三長兩短,那些跟拍的媒體該如何自處呢?
陳幸妤發飆的新聞,雖然司空見慣,然而透過媒體的報導,已讓閱聽大眾一再感受到她倍嘗煎熬的生命歷程。尤其是那種披頭散髮、聲嘶力竭的模樣,無不令人同情,進而擔心她的身心狀況。
短評指,身為扁家一員,確實是陳幸妤無可選擇的人生,父親涉案所帶來巨大衝擊,更是徹底翻轉她的命運。她容或想攜兒遠離是非之地,但“國有國法”,這不是她能夠置身法外,當然也不是陳水扁向“總統”低聲下氣的一紙求情信可以開例放行。
陳幸妤很想掙脫扁案束縛,可是隨著案情擴大與社會的議論,她身上枷鎖反倒越來越緊縮。換句話說,當她氣得怒言相向,乃至要動手揮拳時,那就像緊箍咒一般,掐住她的理智,激怒她的情緒反應。
短評說,這是媒體須冷靜思考的課題,當陳幸妤已被境管,趙翊安入學也成為話題時,媒體除宣稱維護大眾知的權利的冠冕理由之外,難道沒有些許的同理心,或一絲絲的人性關懷?
假使可從她獨自帶三個孩子角度看,媒體記者或許就能掌握不去為難她的分際,並且更自律地處理陳幸妤的新聞。畢竟誰都不願看見一個母親的崩潰,和那背後的家庭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