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在最壞的時代,做最好的自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5 10:05:57  


  中評社台北7月5日電/在台灣,為期三天的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在酷熱中結束。考生之中,九成以上會成為大學裡第一批“八年級生”。一九九零年左右出生的孩子,走出考場那一刻,也踏入了另一段人生。

  聯合報今天社論說,即使大學之門不再是當年的“窄門”,但這個“很難考不上大學”的世代,卻比過去的年輕人面臨更多挑戰;因為,世界正以他們的父母那輩從沒經歷過的速度、還來不及理解的新規則運轉著。

  舉目四望,這一代年輕人,在人生起步,就面臨難以攀越的障礙險坡,全球皆然。在日本,十五到廿四歲日本青年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九點六,約是整體失業率的兩倍。在英國,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英國的“尼特族”(NEET)今年夏天將高達一百萬人,創下空前紀錄。“尼特族”指的是十六到廿四歲之間,並未就學、就業或接受任何專業訓練的青年。

  在台灣,這三日耐熱應考的考生,即使幸運,考上知名大學,也不再以為“名校即是就業保證”。今年三月初,台大校長李嗣涔公開表示,今年是台大學生就業史上最慘的一年。“主計處”的統計也發現,今年以“求學及準備升學”為理由,延後加入勞動市場的人數,也創下十年來新高;“延畢”或考研究所、念博士班,都是年輕人延緩面對職場競爭的因應策略。

  大環境確實不樂觀。過去在職場吃香的高學歷、喝過“洋墨水”,都不見得能在這個“職缺蒸發”的時刻,輕易獲得一紙聘書。日前台北縣一場求職會中,留俄女博士在求職長龍中大嘆“博士頭銜無用”。的確,回歸本質來看,博士、碩士學位本不是職訓證明,哪有保證就業的呢? 

  種種職場觀察都顯示,年輕世代的工作條件不斷惡化,人力派遣、短期契約等“非典型”就業愈見普遍;“薪資破壞”已是定局,今年大學生起薪不升反降;“畢業即失業”這幾年早成年輕人的苦悶心聲。

  當環境業已改變,或許正是年輕世代重寫所有規則的契機。大考結束,選擇科系時,父母且慢傳授當年選擇科系、打造前途的黃金規則與價值觀。華人父母向來認定,上了好學校、考了好成績,就能進好公司、擁有好工作,自然就有好日子。大學選系,往往要求孩子選填“有前途”的“熱門”科系。在十年前,這份熱門科系清單很確定,那會是:醫學系、電機系、財金系、國貿系等等;但如今,答案已經改變。

  曾經當紅的金控產業,如今併的併、收的收,大老闆甚至多的是身繫囹圄。台灣人最尊敬的醫師行業風光不再,不少醫師認為健保是收入的緊箍咒,但仍是鼓勵兒女拚命習醫;大考失利,就遠赴東歐,條條大路通醫科。近日台灣的本土醫學生正與波蘭學醫回台的“波波族”為行醫大餅相互對抗。曾是明星產業的科技業,在金融海嘯中損傷慘重。當台積電也要裁員,被炒的員工到大老闆家門口抗議時,誰又能說科技業仍是“明星”,工程師就等同“科技新貴”,念電機便是就業保證?

  在金融大海嘯之後,上個世代的行業“點金術”在今日已不適用,熱門科系、當紅產業都已失靈,名校名系的畢業證書在市場上也貶了值;所以與其花上四年念自己“沒有感覺”的科系,再找一個“沒有熱情”的工作,在其中忍受廿年,何不來個“創造性破壞”思考?當外界沒有規則可循時,就往內心尋找參考點,傾聽自己的聲音。

  數十年前,胡適就曾告訴大學生,選擇科系的原則是:“性之所近,力之所能”;作家龍應台對兒子的期待是:選擇讓你快樂的工作,一是它給人意義,二是它給人時間,不讓人成為職業的俘虜。

  最壞的時代,或許也是“做自己”的最好的時代。金飯碗褪色、鐵飯碗難求時,或許會使人更有勇氣追逐夢想,何不跟隨自己內心的呼喚,掙脫外在價值縛在自己手足上的麻繩,做最好的自己?人生正開展的七、八年級生,用自己的方式寫下這個世代的幸福說明書吧。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