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澳門新華澳報4日發表富權的文章說,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在回應查詢時表示,國台辦主任王毅前日在與台灣“兩岸金融MOU觀察團”座談交換意見時,談及開闢“海峽空中中部航線”事宜。王毅表示,大陸方面已多次提出這一願望,即開闢一條橫穿台灣海峽、直通兩岸的中部航路。以緩解目前北部航線高度飽和的壓力,從而進一步方便兩岸民眾往來,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我們了解雙方對這一問題仍有不同意見,願意通過兩會渠道繼續就此進行協商。
文章說,楊毅的這番話,應可澄清所謂“王毅提議開放海峽中線”的誤傳。--王毅前日在北京接見台灣“兩岸金融MOU觀察團”成員後,“MOU觀察團”團長、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向在場外等候的台灣記者轉述說,王毅在座談中主動提及,目前兩岸直航的班次仍嫌不足,應增加到七百至八百班。但是因受限於兩岸航班都必須往北飛,北方航線已經飽和,因此應開放海峽中線,才有利於安排兩岸直航班機。
賴士葆轉述的這番話傳回台灣後,引發軒然大波。民進黨、台聯黨固然是出於其固有立場瘋狂喧瀟,聲稱什麼“海峽中線開放等同台灣空防防線盡失”,“這形同要台灣撤掉軍事防衛機制,對國防的衝擊太大,雙方的政治意圖已赤裸裸呈現”,執政團隊也紛紛表達了反對的態度。其中“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的態度較為謹慎,表示他並不清楚“立委”轉述的詳細內容,但在第三次“陳江會”中,兩岸已透過航路調整,解決了航班擁擠的問題。未來任何航路的規劃,都必須以“國家安全至上”為原則。“交通部”民航局長李龍文則有點過敏,表示如果只是單純談航班增次,當然歡迎;但王毅談話的重點是在開放“海峽中線”,這就是在“叫牌”,是政治語言,屬於非常高層次的政治議題,已經超出他的業務範疇,非他所能評論。軍方人士當然是站在自己的職責立場,堅持中國大陸民航機絕對不可以直飛、橫飛海峽。聲稱一方面因台灣在海峽僅有半壁江山,預警時間已非常短,再開放對岸飛機越過中線,根本無預警時間,無異門戶洞開;而另一方面是台灣空軍緊貼著海峽中線以東有好幾個訓練空域與對地炸射靶場,目前劃為進航區,萬一海峽中線對兩岸航線開放,這些空域都必須讓出,未來將使空軍無處可以戰備訓練。因此,基於“國家安全”考量,不會也不應該開放“海峽中線”。
此一話題也驚動了正在南美訪問的馬英九。他指出,“海峽中線”是空軍演訓的場所,“不是我們刻意刁難,這跟我們的安全有很大的關係”。
文章說,顯然,之所以會引發這麼一場風波,是由於台灣方面混淆了“海峽空中中部航線”與“海峽中線”這兩個不同概念。因為北京從來不承認“海峽中線”這個概念,王毅又怎會使用?何況,即使是按照所謂“海峽中線”的概念,該“海峽中線”沿著台灣海峽中間從東北到西南方向,並非是連續不間斷的,而是其間也有幾個間斷空隙。王毅所說的開闢“海峽空中中部航線”,顯然指的就是航機在這些空隙間穿過,不碰觸台方軍事禁區的直航航線。但不知是當時王毅沒有把話說清楚,還是賴士葆“聽到風就是雨”,按照自己的習慣思維,把“海峽空中中部航線”當作是“海峽中線”,並不負責任地向外轉述,才引發了這麼一場風波,其實只不過是一場虛驚。但這也折射了兩岸間仍存在著嚴重的互不信任,以及語言隔閡。因此,王毅在同一場所建議的兩岸盡快協商並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確是有此必要。
其實,如果賴士葆及台灣的一眾政治人物稍為冷靜一下,都會判斷,王毅根本不會使用“海峽中線”這個概念,因而鬧出的這場所謂北京要求“開放海峽中線”的風波,完全是台方的自擾擾人。實際上,所謂“海峽中線”是一九五四年美國與台灣簽定“共同防禦條約”時,美軍基於控制衝突規模等考慮,要求台軍戰機、艦艇必須在台灣“海峽中線”以東運行,否則就得不到美軍安全保障的默契。由於這條中線由當時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軍官戴維斯劃定,因此又稱“戴維斯線”。從此以後,台灣空軍即以“海峽中線”規劃出自己的所謂“防空識別區”。但是,中國大陸方面從來沒有承認過此一“海峽中線”及“防空識別區”,大陸方面一再重申台灣海峽屬於“中國內水”,並無國際法所稱的“劃界問題”,“台灣當局的‘海峽中線’乃至‘防空識別區’概念完全沒有法律約束力”。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方面一般不輕易越過海峽中線,但決不會承認這條線。如果大陸方面承認這個概念,等於是承認“海峽兩岸,一邊一國”、“劃峽而治”。
由此,對於如何在默認海峽兩岸確是存在著一條無形的雙方實際控制線,但又不能叫“海峽中線”的問題,其實北京也在研究之中。去年七月九日晚,王毅邀約台灣及港澳的幾位新聞評論工作者泛舟夜遊西湖時,筆者就曾建議,可參考澳門現時使用的國務院對“澳門習慣管理水域”的文字表述的模式,來處理未來兩會談判倘接觸到“海峽中線”概念時,作參考替代“海峽中線”的稱謂,以‘兩岸原有的習慣水域管理範圍’來代替之,或簡稱為“習慣管理水域”,就可“求同存異”地解決一個棘手問題,爭取“共創雙嬴”。當時王毅就很高興,表示將會認真研究。
文章說,由此可見,本身並不接受“海峽中線”這個概念,並正在思考以別的 準確表述取而代之的王毅,在會見台灣“MOU觀察團”成員時,是不會使用“海峽中線”的概念的,應是賴士葆的轉述有誤。不過,在王毅的會見活動完畢後,北京倘能由新華社播出準確的報導稿,相信即使是賴士葆作了錯誤轉述,也不會鬧出這場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