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親切看望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新華社 |
第二次探望:2005年7月29日
“季老,我看您來了。”29日上午9時許,一邁進解放軍總醫院康復樓的病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握住坐在椅子上的季羨林先生的手說:“下個月,就是先生的94周歲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賀。”
季羨林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還能閱讀法語、俄語書籍。他早年留學歐洲,上世紀40年代回國後,長期在北京大學任教,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
病房簡單樸素,書桌上擺放著不少書籍。
“聽說您現在還天天寫作?最近還要出一本新書,叫《學海泛槎》?”
“已經出來了。”
“能不能給我一本?”
“當然可以。”
“還有人給您寫了一本傳記,叫《非凡人生》?”溫家寶向季羨林表示祝賀,“您這一生,不容易啊。”
“我94周歲了,並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歲。”
“可以可以。您現在的思維、精神和兩年前我來看您時一樣好。我想,這和您的毅力有關。”溫家寶指著自己的頭,示意說,“也和您的追求、理想有關。”
“只要活著,腦筋就要天天不停。”
“我今年四月訪問印度。出訪前看到了《梵典與華章》一書,開卷就有您的題詞:‘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之一。如果沒有文化交流,我們簡直無法想象人類今天的社會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這是我的思想。一個人、一個國家如果關起門來過日子,那不行。”季羨林面帶微笑。
“我們不僅要繼承和發揚自己的優良文化傳統,也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和經驗。”溫家寶向周圍的人說。
“就是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結合。”季羨林補充道。
頓時,大家都笑了起來。房間裡氣氛顯得輕鬆而熱烈。
“您的《留德十年》和《牛棚雜憶》我都學習過。去年我訪問德國時還專門引用您的一段話: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兩者缺一不可。”
“我給華僑講時,很多人都熱淚盈眶。”
“應該列入小學教科書。”季羨林趁機提出“建議”。
“好,我回去以後給教育部‘反映反映’。”溫家寶高興地說。
溫家寶隨身拿出一件小禮物送給季羨林━━那是一幅水晶玻璃畫,上面有激光“刻印”的溫家寶和季羨林在一起的畫像。
“這上面還刻了一句您最喜歡的話:真情。您常講做人要真情、真實、真切。”
“對,‘三真’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則。”
“最近您在整理什麼?”
“寫關於泰山的文章,名叫《泰山頌》。”
“寫出一些來了嗎?”
“第一句是‘上連九天,吞吐日月’。總的來說,就是希望泰山的水更甜,祖國的花更美,更加政通人和。”
“我們努力做到這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