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16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社論說,韓國與歐盟本周一宣布,雙方就自由貿易協定(FTA)獲致協議,預期最快明年上半年可生效。韓國自2002年與智利簽署FTA後,即全面展開FTA談判,先後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新加坡、東盟等簽署的FTA已生效,與美國所簽署的FTA正待兩國國會批准,與印度FTA談判今年2月已達成協議。韓國如此積極,是怕在FTA盛行的大勢中被邊緣化。然而韓國的出口產品與台灣有高度重疊性,而今韓國除中國大陸與日本外,世界主要市場的關稅門檻幾已消失;可是台灣呢?
台灣自第一次政權輪替後,出口產品在主要國家進口市場占有率即每下愈況。如1999年我們出口最大市場的美國,台灣產品在其進口市場占3.43%,高居第七位;但至去年腰斬到1.72%,退出十名以外。其次在歐盟及日本進口市場占有率,同時期也分別自2.77%與4.12%,降到1.55%與2.86%。即使現為我最大出口市場的中國大陸,台灣產品在其進口市場占有率,同時期亦自11.28%降至9.13%。在這九年間國際貿易市場發展相當蓬勃,貿易額平均每年增加12.4%,可是台灣出口每年才增加8.4%;因此台灣出口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自1999年的2.19%,去年降到1.59%。
社論說,過去九年台灣出口在國際市場如此慘敗,除前任政府不務正業,搞意識形態外,台灣未能及時與主要貿易夥伴國簽署FTA,應為關鍵因素之一。以我們出口重要競爭對手的韓國與新加坡為例。韓國於2006年3月與新加坡簽訂FTA生效;在之前的2003-05年韓國與台灣對新加坡出口每年增加率幾相同,分別為20.9%與20.4%,但協定生效後的2006-08年,韓國對新加坡出口每年增加率躍升到30.1%,台灣則大降至13.2%。再看韓國於2007年6月與東盟簽訂FTA生效之前的2004-06年,對東盟出口每年增加16.6%,簽署FTA後的2007-08年增加率大幅提高到24.0%,而台灣對東盟出口增加率,同時期卻自20.1%,大降至11.8%。顯然韓國簽署FTA後,對該兩市場台灣產品已產生排擠作用。而且韓國與中國大陸自2006年11月開始,對雙方簽署FTA有關事項進行共同研究,至去年6月已進行五次會議;一旦簽署FTA,韓國出口產品到中國大陸,絕大部分可享受免稅,而台灣產品出口大陸,目前平均關稅率是8.94%,將對台灣造成極大傷害。
至於新加坡是全世界簽署FTA最多的國家之一。在2003年新加坡出口尚低於台灣,但近五年來其出口增加率高達18.6%,是台灣的1.7倍。因此新加坡2004年出口即開始超越台灣,去年更超出三分之一。加以東盟10+1(中國大陸)FTA明年初生效,而東盟近年已升至我出口第二大對象,超過美國,僅次於中國大陸。我對中國大陸及東盟出口,已超過我總出口的一半以上;該兩地區簽FTA後,產品往來完全免稅,台灣若不能參與,對我衝擊之嚴重可想而知。
社論認為,為突破此一困境,政府正在推動的“經合構協”(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能否及早簽署,則是關鍵所在。雖我政府日昨證實進度沒有落後,但仍要到明年才能簽署。我們不了解,既然稱為“架構協議”,其內容應該是幾條原則性規定及早期收穫計畫,列出比較有迫切性雙方早期降稅貨品項目及時程表,有那麼困難嗎?我們建議儘早與對岸協商於今年內簽署,細節列入後段再談。更重要的是,政府應展開全面FTA諮商,包括新加坡、美國、歐盟與東盟,在與對岸簽署“經合構協”後,接連與上述各國及地區完成FTA簽署,以利於台灣經濟的向上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