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精礦賣家依靠市場中的廣泛人脈,很容易獲取中國冶煉商的底價等敏感信息。 |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力拓間諜門”事件不但在國內鋼鐵行業掀起軒然大波,在有色金屬領域亦震動不小,而在洩密程度方面有色比鋼鐵行業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證券報報道,有色行業權威人士透露,海外有色礦產賣家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取中方買家核心商業機密,甚至是國家政策層面的機密情報,在國內的大宗商品進口中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海外原料賣家在與國內買方的談判中,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取中方買家的價格底線等絕密情報,而國內有色金屬產業的制度缺陷使得“洩密”狀況難以根本杜絕。
數位有色行業企業高管15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海外精礦賣家依靠在國內市場中的廣泛人脈,很容易從行業協會和企業人員處,獲取國內冶煉商的底價以及未來政策走向等敏感信息。例如銅鋅行業,中方每一次的價格底線以及政策的變動,都會無一例外地被海外相關精礦賣家提前獲悉。
有色行業不設防?
與鐵礦石進口價格談判相比,有色金屬的進口談判相對分散,以加工企業與原料供應商的分散談判為主。每年年初,國內大型冶煉企業會與海外主要的精礦供應商簽訂加工費長期協議,在其後的合同簽署中,眾多冶煉企業會以此為基準,同時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與海外精礦供應商確定加工費。
國內一家大型冶煉企業負責進出口業務的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因為存在更為靈活的議價方式,與國內鋼企相比,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在與海外精礦供應商的談判中處境相對較好。但冶煉企業缺乏議價能力,在談判過程中的洩密問題也廣泛存在。
“與海外談判團隊、小團隊決策相比,我們知道談判決策信息的人太多了,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洩密的可能性。”國內某大型鉛鋅冶煉企業的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海外精礦賣家可以很容易獲得買方情報的另一重要原因在於,國內主要的有色金屬冶煉加工企業均為國有控股企業。一些企業負責人並不願意承擔決策失誤的風險,在與原料賣家的談判中的決策信息需要在管理團隊內部、董事會,以及國資監管部門的認可。
據了解,有色金屬冶煉業的行業協會,如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鉛鋅業分會定期召集主要企業商定策略,例如設定在某一時點前冶煉企業可接受的基本加工費價位,並要求冶煉企業在與海外精礦供應商的談判中執行。此外,國家在出台與有色金屬產業相關的政策前,都會先在行業協會內部徵求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