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氣泡艇實驗模型。 |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空氣是水密度的八百分之一。同樣的物體,在水中受到的阻力約為空氣中的八百倍左右。
解放軍報報道,早在十九世紀30年代俄國和瑞典科學家就提出設想:在運動船舶的船體外表面和水之間,引入空氣和排氣形成氣幕,可以大幅減少運動船舶總阻力。然而,這一設計思想在工程技術實踐中卻並不容易實現。因此,目前真正用於實船的僅為俄羅斯等極少數國家。日前我軍海軍工程大學董文才教授在氣泡船課題研究領域獲得兩項國家專利,成果經專家權威評審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顯示出優異的軍民兩用前景。
氣泡“藏”船底
董教授告訴筆者,氣泡船的玄機藏在船底。而如何研究一種即節能、又能增速的高性能氣泡船,一直是許多國家攻關的重要課題。
1997年,董文才選擇了船舶流體力學和船舶結構力學相結合的前沿學科作突破口。然而,國外對該技術一直實行高度封鎖。為此,他開始了自主創新攻關。很快,在國內首次完成了氣層作用下的高速艇強制自航模型試驗研究,並建立了氣層影響下高速艇模型和實艇阻力的計算方法等,成功地掌握了實艇阻力減少25%的工程實現方法,使我國在這一領域實現了巨大的飛躍。
重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某研究所建成的亞洲最大船模水池我們看到,剛剛還如平鏡的水面,隨著造波機啟動,一時浪花湧動,自航試驗艇起步加速,轉瞬間艇艏昂起,艇後劃出一道白色的航跡,飛一般地衝到水池另一端。
董教授為趕超國際先進水平,放棄常規的跟蹤研究,獨辟蹊徑地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氣泡高速艇新技術,實現了該課題跨越式發展。
通過理論計算和模型試驗,針對高速滑行艇,實現了靜水、迎浪規則波及不規則波總阻力減少20%至30%的目標,解決了實際海洋環境中“瓶頸”難題,為我國製造節能高效高速實體氣泡船奠定了堅實基礎。
軍民兩用前景廣闊
外軍認為,氣泡船,由於吃水淺、能貼近海面航行,因而在時尚的“瀕海作戰”中能夠發揮重要突擊作用。同時,改進後各類船艇體積小,不易被雷達、紅外光電等設備偵察發現,所以極易遂行隱蔽作戰。而且,採用氣泡技術後,主機消耗功率小、續航力和適航性將大大增強。
據外電報道,目前俄羅斯、美國、韓國、日本、挪威、荷蘭、法國等國家都在致力於這種船型的開發研究,其中尤以俄羅斯發展最快。1993年俄羅斯已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實用型高速氣泡船“琳達”號,其排水量為24.6噸,載客70人,航速為55千米/小時,續航力為400千米;此後,又相繼建成100噸級“賽加羚羊”號高速護衛艇等一批新產品。
氣泡船發展還顯示出良好的民用前景。它們日常維護保養簡單、離碼頭方便、造價較低廉、噪音小等,非常適於對發展我國內河和遮蔽海域的客運貨運事業,尤其在內河中上游淺水航道更具獨特優勢。由於氣泡船在相同航速、相同噸位、保持航速不變情況下,可以節省20%燃油,所以比飛機有效載荷和綜合效益還要大,顯示出良好的經濟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