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把焦點對准腐敗問題。“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廣東不斷擴大開放,腐敗的機會在不斷滋生,近期廣東就發生了陳紹基、許宗衡案件。這兩個案件彼此是否有聯繫?執政黨應該怎麼處理腐敗問題?”
汪洋同意這位英國記者提問中的觀點。“迄今為止,任何一個國家在發展中都會出現腐敗案件。防止腐敗是擺在世界上所有執政黨和政府面前的一個艱巨任務。最近美國新澤西發生的腐敗案件涉及範圍就很大,這說明在你們看來民主與法制都比較健全的國家,腐敗依然存在。因此,在廣東出現陳紹基、許宗衡案件並不是很稀奇的事情。”
汪洋接著回答,“至於這兩個案件之間有無聯繫,在中央紀委沒有公布案件調查結果之前,我和諸位一樣,都只能憑自己的判斷。據我個人了解,兩個案件沒有直接聯繫。”汪洋說,作為執政黨,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從懲治、教育兩個方面不斷完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曾經和我們一起工作的同事,卻因腐敗被抓進牢獄。這對我們每一個正在工作的人都是一種很好的警示。”
廣東省紀委副書記丘海補充說,“在國外朋友眼裡,可能感覺這兩個案件影響很大。但實際上,這幾個月來廣東非常平穩,案件並沒有影響廣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改革發展。”
德國明鏡周刊記者華格納緊接著提問,“在中國,腐敗產生的原因,是不是因為中國政治缺乏言論自由?”
對此,汪洋立即給予了否定的回答。“你的問題提得很坦率,我也坦率地回答你——我不贊成你的判斷。任何自由都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不以損害別人的利益為前提。”
汪洋說,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中國公民享有言論自由。中國從來不缺少言論自由。我們今天能夠平等、坦率地在這裡交流,本身就是言論自由的表現。有些你們認為有言論自由的國家,政府內閣頻繁更替,議會裡拳腳相向,如果這樣的“言論自由”發生在有13億人口的中國,後果將不堪設想。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期間曾經有“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言論自由,其結果是許多人的基本人權得不到尊重,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不同國家對言論自由有不同的標準,我們不願把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別人,也不希望別人把標準強加給我們”。
“只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再加上必要的環保措施,廣東環境才能得到根本改觀。”
法新社記者問,廣州南沙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最近是不是有新變化?廣東如何做到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更好地結合起來?
汪洋說,在充分聽取了老百姓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協調工作,廣東省已經決定把原選址在南沙的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遷出珠三角地區,這個行動本身體現了廣東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當前廣東要解決好環保問題,最重要的任務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下決心轉移甚至關閉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並適當減少珠三角人口以減少生活污染。只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再加上必要的環保措施,廣東環境才能得到根本改觀。
美聯社常駐廣州記者傅維廉提了一個有點“影響團結”問題:“我聽說您與黃華華省長看待經濟發展的角度不同。您希望企業用創新贏得競爭力,但黃省長更傾向保護珠三角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聽說黃省長認為您走得過快了一點。”
“我坦率地告訴你,這是你在廣州聽到的‘馬路消息’。”汪洋幽默的回答,立即在會場上引發了大家的笑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