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8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發言人阿莎·霍爾姆斯前天證實,原來准備參加本屆電影節的7部華語影片全部宣布退出,以抗議電影節播放有關民族分裂分子熱比婭的紀錄片并邀請她訪澳。 |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法國《歐洲時報》8月6日載文《“圍堵”思維 可以休矣》,摘要如下:
8月2日,第58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發言人向記者證實,原準備參加本屆電影節的7部華語影片已宣布集體退出,以抗議電影節“執意”播放有關民族分裂分子熱比婭的紀錄片並邀請她訪澳。同時,港、台駐澳貿易辦事處也撤回了對本次電影節的商業贊助。至此,說電影節“灰頭土臉”、威信掃地,應不為過。
無獨有偶,日前,日本心甘情願成為新疆7·5事件後第一個接待熱比婭的國家。在中國政府與人民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嚴正交涉”與“強烈聲討”之下,“邀請單位”不敢“露臉”,熱比婭竟沒能完成其演講與訪問主要日程,只是在少數日本反華議員的陪伴下,匆匆對記者爆料一些“萬人失蹤”之類的“事件真相”,提前返回了美國。至此,說日本政府處心積慮打“民間”幌子操弄“疆獨”議題,不但暴露“官方”複雜心態,而且使日本不希望傷害的中日關係再受傷害,得不償失,應不為過。
上述明眼人一目了然的兩筆“賠本生意”,墨爾本與東京為何“執意”要做?我們以為,還是“圍堵中國不惜工本”,“雙重標準”對待“民族宗教與獨立問題”的慣性思維在作怪。
如果從國家利益得失的角度盤點,從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在巴黎受阻,到薩科奇總統會見達賴,到德國總理避見達賴獲取大量對華訂單,再到巴黎市府授達賴榮譽市民;在這個操作與拒操作或暫停操作中國統獨與民族宗教議題的鏈條上,孰得孰失,誰贏誰輸,不啻昭然若揭。我們發現:站在中國明碼標價“核心利益”對面的西方政治家或媒體,面對“損失”,有的“亡羊補牢”,有的迂回包抄,有的乘人之危,有的暗渡陳倉;唯一或缺的,是再次遇到類似問題時,徹底反思,放棄這種“雙重標準”與“圍堵思維”。
因這種慣性思維的根深蒂固,面對是非曲直不能再明白的新疆“7·5”事件與“熱比婭始作俑者之角色”,墨爾本事件與東京事件的出現,西方某些媒體與政客的曖昧態度,就不足為怪了。因此,達賴、李登輝繼續其日本之旅,不足為怪;剛剛使美中關係升級的奧巴馬總統未來某時某地是否會會見達賴仍然是問號,也不足為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