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請問發言人,兩岸今後在防災減災方面有沒有共同開展系統的大規模的科學研究的計劃?謝謝。
范麗青: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的確是兩岸有這樣的需要,在災難的預警、急難救助和災後重建方面建立互助機制。目前大陸方面與台灣方面在氣象預報和自然災害的預警方面有部分的合作,主要有兩項:一是每年定期召開“海峽兩岸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這兩個研討會一般會就兩岸氣象界共同面臨和關心的台風、暴雨、防災減災、預報技術、衛星和雷達氣象技術及應用等方面進行研討和交流,分享經驗,促進提高預報水平。第二方面的合作是福建省氣象台與台灣有關方面也建立了重要的天氣電話會商機制,開展天氣的會商,互通聯防信息。
對於今後是否加強合作,有關方面也提出了三點設想:第一,加強兩岸在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方面的深入合作,重點的合作方向包括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氣象災害風險預報、氣象災害影響評估等技術方法。第二,加強兩岸在基層氣象災害防禦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重點包括建立和發展適合災害特性與民情的氣象防災減災社區推動模式、基層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手段建設等。第三,加強氣象信息的實時共享。我們希望兩岸能在氣象預報和自然災害預警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以降低自然災害影響,提高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這方面可以由兩岸雙方共同協商。
台灣年代電視台:請問發言人,台灣南部地區有些災民一直到昨天才吃到熱的東西,不知道中台辦方面有沒有對台灣當局救援速度有些指教和批評?
范麗青:我們衷心希望受災的台灣同胞能夠順利渡過難關,早日重建家園。謝謝。
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記者:我們看到有消息說昨天(18日)海協會副秘書長馬曉光一行人已經到台灣去了,不知道他們接下來在台灣有什麼行程安排,他們會到災區去看望災民嗎?
范麗青:海協會副秘書長馬曉光一行四人已於昨日隨專機護送包括毛毯、睡袋、消毒機在內的一批救災物資抵達高雄,並且同海基會人員進行了救災物資的交接。馬副秘書長此行還專門代表海協會向受災非常嚴重的小林村捐贈了3萬美元。馬副秘書長是為賑災赴台的,我們當然希望他能到災區看看,實際了解災區同胞的需求,以便大陸方面考慮下一步如何提供必要的協助。但是根據我們了解,由於種種原因,他的災區之行可能難以成行,這很可惜。但是我們仍然希望,將來我們的赴台人員能夠親赴災區探訪災民。謝謝。
台灣“中央社”記者:發言人一開始就提到賑災捐款的事情,這個事情其實也是台灣民眾很關心的一個事情,因為這次的災害很嚴重,後續需要很多錢來重建。請教,雖然跟汶川地震不能類比,但是汶川地震的時候,台灣對大陸捐款金額很高的原因是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民間企業的捐款非常大金額,光台碩一家企業就捐了1億人民幣以上。另外台當局方面動用了預備金,以台當局財政直接撥出的方式向大陸提出捐款,我想請教,當然企業部分我們不能勉強,但是政府方面是否會考慮捐款,對台灣的風災提供協助?謝謝。
范麗青:大陸方面對台灣的受災情況非常關注,也積極進行各種方式的捐助行動。目前應該說捐助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我剛才所講的數字只是初步的不完全統計數字,因為目前大陸很多同胞自覺自願的捐獻,數字還無法即時統計,大陸有關方面也會根據台灣的需要,隨時跟進災情,提供捐助。只要是台灣所需要的,我們會竭盡全力予以幫助。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最近有報道說呂秀蓮有一個言論,說馬英九在風災過後拒絕國際援助,並且沒有下發緊急命令,是因為這是大陸向台灣提供援助的一個條件,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另外在這次風災之後,大陸是最早提出要派直升機和援助物資的,但是台灣方面只是接受了大陸的援助物,並沒有接受直升機,並且還有一些媒體正在進行對直升機的政治化的報道,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所謂“大陸因素”是無稽之談,我們對這種無中生有的指責,感到無法理解也十分憤慨,我們奉勸某些政客不要借賑災做政治文章,這其實也是對災區同胞的最大不尊重。
關於向台灣提供大型吊掛直升機的事,確實,我們從14日就電告台灣方面做出了願意提供的表示,台灣方面到目前為止仍另有考慮,我還是願意在這裡重申,大陸方面現在仍然隨時可以提供台灣救災和重建所需的物資和機械。謝謝。
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