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1日,總理溫家寶向崔世安頒布任命他為澳門第三任行政長官的國務院令。 |
中評社香港8月24日電(評論員 陳青)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經協商、選舉到中央政府任命,已正式産生,從8月11至12月20日這段候任期間,澳門街坊的關注點轉移到了候任特首崔世安將如何籌組執政團隊和履行其競選諾言,“傳承”什麼?在哪裡“創新”? 如何“共建和諧”?會有怎樣的執政特點?
崔世安未來的執政特點可從其個人經歷、十年司長的表現、《基本法》的規定以及其競選口號與政綱和競選過程中的工作作風等方面去尋找,更重要的是應從不斷變化的執政環境和日益增長的社會期待中去探求。
在澳門完成高中學業,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豪門望族的家庭出身、平步青雲的仕途:從社團領袖、十年司長、直達頂峰。這是一個政治人物最佳的成才設計,冥冥中似乎有一只命運之手在安排,崔世安的成功,被社會更多地演繹為“福將”、“福帥”。然而,這只是人們更多的注意到其成功的外部因素,沒有留意到其長期的學業追求、人品的塑造、人脈積纍和深藏不露的宧場生涯。選舉過程中的“無驚無險”,看似平靜無奇,實際是家族影響、個人修煉的回饋和各方面尋求共贏的表現,是一種實力與協商的結果。
整部《基本法》讓人感覺到“行政優先”,首位行政長官前十年的施政也讓人深感何特首是部強有力的“發動機”。崔世安競選時的口號是“傳承創新 共建和諧”。“傳承”放在第一位,“和諧”是核心。傳承什麼呢?囘歸初期公務員隊伍和整個社會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和何特首大刀闊斧的神威能傳承下來嗎?僅靠特首個人在前面領跑或發動,看不到整個行政法律系統和社會的齊頭並進及有效監控,這種模式也要傳承嗎?“和諧”是目的,但並非是具體的工作目標;“和諧”是口號,也並不見得落實到每一個行動。君不見,5.12是汶川大地震的國難日,卻也是候任特首宣佈競選的日子,如果宣佈競選的大日子與國家主席隆重悼念一年前遇難同胞的日子錯開,豈不更為和諧?!雖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可也使人一葉知秋, 讓人感到:確立目標與達到目標還有距離,還要以科學態度理性認識不斷更新的社會環境和日益增多的社會期待,如溫家寶總理“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的期待一樣,謹慎地開始,不怠慢地終結,就不會有窘迫之患。
謹慎地開始應從重新認識執政環境和分析社會期待起步。我們知道,新特首的產生是得益於選舉委員會282張選票,這些選票反映了廣大市民的期待,但並非是全澳市民的選擇,市民旁落的選擇權會隨著新特首的執政而演變為議政等權力,並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高票當選並不意味高枕無懮。
執政團隊經過回歸十年的磨礪,水準與十年前大不一樣,既積纍了工作經驗,也有了自己的執政規劃,但同時也形成了團體意識和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