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爲國務院確定的總投資達4萬億的擴內需、促增長十項措施。 |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21日載文《油門一旦鬆開,中國經濟將駛向何方?》,摘要如下:
中國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已有10個月之久,此時人們也開始擔心政府的刺激資金一旦耗盡,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將何去何從。
由於市場擔心中國政府將可能收緊信貸並突然退出刺激計劃,中國股市本月大幅下挫。儘管這種想法有些言過其實,但中國經濟似乎還沒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人民幣4萬億元刺激資金在今年晚些時候逐漸耗盡之後的狀況。
中國政府尚未使經濟擺脫對出口的依賴。所以說,鑒於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可能保持疲軟,若在今年晚些時候減少公共支出和信貸無疑將把中國經濟推入困境。
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逐步趨於穩定;另一方面,中國也將面臨諸多風險,例如明年經濟再次放緩甚至惡化、資產泡沫、基礎產業產能過剩、政府注資引發的通貨膨脹等。
著名觀察家、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Andy Xie)表示,中國並未改變增長模式,而是在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提振需求。謝國忠稱,中國只是將刺激計劃作為出口收入恢復增長前的一種權宜之計,而並非試圖引領經濟走向內需型增長模式。但謝國忠也指出,如果發達經濟體並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實現經濟復甦,那麼全球經濟將到明年年中左右出現第二波探底,屆時中國將討論第二套刺激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