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一舉多得
韓國先前發射過10顆衛星,運載工具皆為外國製造,發射地點也在境外。韓國航天研究所所長李柱鎮接受韓聯社採訪時說,先前依靠外國火箭發射衛星,使韓國不能根據本國需求確定發射時間。類似限制增加了韓國的花費,還容易使秘密技術落入外國人之手。
這次發射為韓國研發自己的火箭提供了經驗。航天研究所前所長蔡淵錫(音譯)說,通過這一項目,韓國已具備自己製造火箭的大部分能力。如果資金充足,韓國能在2018年前發射本國製造的“韓國航天運載器二號”。
據介紹,二級火箭和科學技術衛星由韓國設計製造;發射台藍圖由俄方提供,但韓國在建造時作了修改。
另一些韓國航天專家認為,航天領域的獨立性能推動本國企業發展。因為這一發射項目,某些韓國企業在焊接、數據處理及光學等領域已經取得進步。
韓聯社說,通過自己製造並發射衛星,韓國除能節省資金外,還能加強國防能力。
外媒稱其技術不如朝鮮
另據環球時報報道,韓國“羅老號”火箭發射“部分成功”的消息吸引了世界媒體的關注。英國《金融時報》稱,韓國自稱發射取得了“部分成功”,但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對韓國剛起步的太空計劃造成重大打擊。
《金融時報》稱,韓國想在2018年前造出自己的火箭、2025年前向月球發射探測器,它還想提供發射衛星的商業服務,但是它的太空技術落後於中國、印度和日本,某種程度上甚至落後於朝鮮。日本《朝日新聞》網站稱,韓國搭載衛星的火箭發射失敗,韓國無法達到之前定下的目標:成為第十個發射自己衛星的國家。
《紐約時報》稱,眼看著鄰國———中國、日本和朝鮮都積極發展空間項目,韓國也急於有所建樹。報道稱,韓國自稱與朝鮮不同,它的太空項目是透明的,但火箭技術能夠轉化為導彈技術。美國因此擔心挑起地區間軍備競賽,拒絕為韓國提供相關幫助,韓國轉而向俄羅斯求助。
韓國《國民日報》稱,儘管韓國支付了昂貴的學費,但韓國卻未能充分從俄羅斯獲得2級火箭與衛星分離的技術轉讓,卻倉促發射。取得“一半成功”是在沒有獲得技術轉讓的情況下“發射急躁症”導致的,再次印證了技術轉讓之路遙遠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