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不少人心存疑問。一方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研究氣候和經濟問題的專家,一方是草根網友,話題又十分專業,雙方能有共同語言麼?能交流得起來麼?
然而,事實消弭了懷疑。網友個個有備而來,而委員們直面問題,不回避,不搪塞,認真作答———
網友問:低碳經濟在中國實施,難在什麼地方?排污權交易在中國實施,難在何處?
委員答:低碳經濟在中國實施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中國是一個煤炭大國,在現階段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局面一下子很難改變,所以在低碳經濟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多地開展一些清潔能源的轉化以及一些新技術的研究,這裡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周期,這是低碳經濟實施的困難。
關於排污權交易,我國已開展了相關方面的探索,在北京、上海、天津都建立了一些環境權益或者是排污權的交易所,我想還會繼續相關的探索。因為排放權的交易,需要有一個總量設定的問題,如何來分配排放的額度,需要很好地考慮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逐步開展相關工作。
網友問:目前企業和事業單位以及國家機關養老保險差距非常大,從長遠來看,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後,會不會有所改觀?
委員答:從1998年開始,我們出台了一些政策,應該說這幾年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的養老待遇差距在逐步縮小。存在的問題既有歷史遺留的原因,也與國家養老金制度還不夠完善有關,我想這些問題中央政府非常關注,也在盡最大的努力逐步縮小這個差距。
與網友“碰撞”,不止給委員們帶來新鮮感受,委員們感嘆:“你們提了很多非常有水平的問題,也看得出你們對當今社會上很多問題有很深入的思考,你們的問題,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鞭策,在以後工作中,要做得更細、更深入。”“願意接受網友的監督,也希望聽到你們更多的建議”。
徵求民意,不只從這一點做起
“讓委員們與網友面對面,形成了兩個互動。”記者了解到,委員與網友互動,實際上也是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現場與會外的互動。
就在網絡交流的同時,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草案、國務院關於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情況的報告等。如此巧合的目的,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所言:“在會議召開期間,把社會關注度高的重要議題拿出來,請常委會組成人員與網友一起討論、審議,目的就是擴大社會參與,更廣泛、更好地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使徵求意見的範圍更加廣泛、討論更加深入,以更好地集中群眾智慧,為進一步做好工作獻計獻策。”
8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閉幕後,在全國人大的官方網站上,行政強制法草案、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徵求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方面表示,將對征集到的每一條意見進行認真研究,盡可能加以吸收,在此基礎上對草案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後再適時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
從草案的醞釀、起草,到草案的審議,每一環節,都凝聚著民意。公民有序參與,正從這裡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