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2日電/新新聞第1174期發表楊偉中的文章說,達賴喇嘛已經來台,各方都聲稱這是一場“非關政治”的宗教、人道活動,愈說是“無關政治”,就愈是和政治緊緊勾連。這場達賴喇嘛來台的政治大戲,捲動了救災、宗教、藍綠對立、兩岸關係和國際政治,目前誰贏誰輸、賺賠多少,似乎還難見分曉,但首先可以確知的是,與事件一開始的想像相反,民進黨大有可能落到“偷雞不著蝕把米”的境地。
民進黨籍南部七縣市長邀訪達賴來台祈福,初看之下,的確是快狠準的政治高招,不過這是指“政治戰術”面而言。精於算計的民進黨人當然算得出來,不論馬英九讓不讓達賴來訪,都有文章可做--不讓達賴來,是罔顧人道、屈從中共;讓達賴來,還可以在會面與否、接待規格、活動規模等各方面做文章。祇要高舉“為災民祈福”的大義名分,看起來是穩賺不賠。
綠營打達賴牌 恐怕短多長空
祇不過,達賴畢竟是西藏宗教與世俗的雙重領袖,大陸方面又對他高度敵視,他的一言一動無不具高度政治意味,他的來訪也絕對是重大的政治事件。陳菊與民進黨人在邀訪達賴後,不斷“呼籲”要“超越政治”、不要“太政治化”,不是脫離現實,太過理想化,就是有自欺欺人之嫌。在政治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交互衝擊下,民進黨與陳菊還是面臨相當的考驗。
《玉山午報》總主筆陳景峻在達賴來台新聞驚爆的第二天,就在“2100全民開講”節目中表示,民進黨此舉有可能是“短多長空”,容易讓外界質疑民進黨趁著災難搞政治操作,反而會讓人忽略南部縣市首長在救災中的努力,長遠來看,對黨的形象未必是好事。隨著事態的發展,陳景峻的提醒,似乎愈來愈成為事實。
首先,馬政府在這次事件中的反應處置,就其平日表現來說,算是超乎水準之上。當天同意達賴來台,也以最便捷、最迅速方式讓達賴入境,同時透過管道向北京方面說明解釋,再確定府院黨高層不與達賴會面,降低政治敏感度。
這一連串的動作,雖然仍無法避免綠營的陣陣砲火,也難以安撫大陸反彈的民意,但在國內外現實情況下,已經算是較好的折衷辦法,馬政府處理危機的第一步算是站穩了,也降低了來自綠營的政治壓力。
其次,面對馬政府的舉措,綠營仍然砲火不斷,部分政治人物指控政府限制達賴在台活動,是“同意而不歡迎”,賠上台灣的國際形象。評論家金恆煒砲口向內,宣稱要發起退訂《玉山午報》。《自由時報》等深綠媒體更是繼續其一貫“見縫插針”、“無限上綱”,嚴重缺乏專業素養的新聞處理模式,使得圍繞達賴來台而生的政治口水,愈來愈滋生蔓延,反倒加深了民進黨利用災難搞政治鬥爭的不良印象。
忽略大陸民意 加深兩岸衝突
這次達賴來台事宜,是由高雄市政府直接聯繫,於是國台辦聲明批判“部分民進黨人士”,一些媒體也將砲火指向陳菊,指責其“搞突襲”、“自私自利”。當然,很少人會天真地相信陳菊邀訪達賴沒有政治考量。
不過,持平地說,早在去年世界人權日六十周年紀念前,高雄市府就邀訪過達賴,時間是在陳菊赴北京宣傳世運之前。政府同意達賴來台後,高雄市政府也在二十九日發出新聞稿“肯定馬英九‘總統’對達賴來台的協助”,與民進黨的聲明相比,對馬政府的評價正面許多。
關於引來無數政治口水的國際記者會取消爭議,高雄市政府同樣發表聲明澄清,表示是陳菊建議先到災區祈福探訪,達賴欣然同意,才取消國際記者會。由此來看,陳菊方面的處理還算是穩妥,也看得出降低政治爭議的用心,祇不過幾乎湮沒在部分綠營政治人物點燃的政治硝煙之中。
這次達賴訪台事件,一部分媒體批判馬英九決策魯莽失策,不應邀請大陸的眼中釘來台,另部分媒體則痛罵馬政府傾向中國大陸,馬英九自甘墮落為特首。民進黨“立委”柯建銘還批判說:用是否影響兩岸關係思維來看待達賴來台,“這不是一個正常國家”的思維。其實,哪一個政府在處理類似的高度敏感性政治議題時,不需要考慮內部民意、外部局勢,旴衡大局而做出兼顧內外的妥善決策?
從“國家主權”立場來說,“中華民國”政府有權決定是否同意邀訪達賴,而在現實的兩岸關係中,這樣的決策的確需要考量大陸當局與民眾的可能反應。民進黨人的戰術可能是高超的,但是他們的戰略視野中每每因意識型態或是政治私利,忽略了把大陸社會民意的可能趨向納入考量。然而,要真正“愛台灣”,就不可能不務實面對兩岸關係,而要穩妥處理兩岸議題,則需要一個恢弘廣闊的戰略視野。
由達賴訪台事件觀之,民進黨人要學習的地方還多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