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指出,實際上,馬英九一直“忍”到如今才決定更換“內閣”,在時機上是拿捏得十分精準的:
一、劉兆玄慘遭“八八水災”的災情“水淹”後,後知後覺,積極投入災後重建工作,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續單”,已為他挽回了聲望。此時“見好就收”,有助於他恢復較佳的形象。
二、同樣道理,在馬英九團隊救災取得一定成績,止血停損之際,才改組“內閣”,也可為馬團隊留下好名聲。
三、再過幾天,就是台北法院對陳水扁的貪腐弊案進行一審宣判,馬英九團隊就將無法繼續享用陳水扁弊案所帶來的“紅利”,此後就必須依靠自己及團隊的努力,爭取成績。因此,在“九一一世紀宣判”之前徹底改組“內閣”,與過去一年多的“無能”、“笨蛋”徹底告別,有利於迎戰沒有“扁案紅利”可享的新戰鬥歷程。
四、在馬英九“光環”褪色之後,年底縣市長選舉將會打得很艱苦,此刻及時換“閣”予人耳目一新感覺,有利於國民黨提升聲勢,爭取勝選。
五、在台灣社會上以及國民黨內“宋系立委”“終結無能政府”,讓宋楚瑜“組閣”的強烈呼聲中,委任曾與宋楚瑜一樣經受選戰民意洗禮考驗,同樣也懂得權謀,並同樣具有較強行政執行力的吳敦義、朱立倫“組閣”,而且吳敦義還是本省人,比宋楚瑜少一個外省籍“原罪”的劣勢,相信可以遏止“挺宋噪音”,有利於維護黨內團結。當然,站在馬英九個人的立場,還可避免倘是由能力比自己強的宋楚瑜來“組閣”,到二零一二年國民黨究竟是由誰來掛帥參選“總統”的爭議。
這次人事調整,還為未來“接班”佈局打下基礎。由於一九四八年出生的吳敦義年齡比馬英九還要大,只是一個“過渡人物”,而且他黨性和鬥爭力都甚強,故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牙齒印”也甚多,不利於爭取中間和淺綠選票。而一九六一年出生的朱立倫則相對年輕,到二零一六年才五十五歲,他雖然是外省人的第二代,但其岳父高育仁是地方派系的領袖,在南台灣擁有較高的民望和人脈,可補他的不足,而且他的“鬥勝”不強,可以為中間選民們接受。而且,他與馬英九、胡志強一道,都是形象較佳者,因而有“馬力強”(馬立強)之譽。在政治道德潔癖上與馬英九同質性較高,馬英九也可放心。他缺的是“中央經驗”,他任“副揆”正是填補這個缺口。另外,朱立倫的“一中”原則堅定,有利於維護國共兩黨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核心利益。
文章說,但仍有隱懮,馬英九應當吸取教訓,不要再找博士來做官,而應讓他們去當參謀或國策顧問。放手讓“實幹派”吳敦義、朱立倫自行組閣,招攬具有選戰和地方政府經驗,在年底縣市長選舉中因已任兩屆不能再參選的縣市長“入閣”。至於屬於自己人事大權的“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和“陸委會主委”,則應物色堅決維護執政黨核心利益的人,不要顧慮甚麼“淺綠選民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