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新華網消息:英國《觀察家報》9月6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正在成為英國碼頭區的鏡中風景”,摘要如下:
最初是帝國的象徵,隨後又成為後工業化趨勢和狂熱的資本主義的象徵,倫敦的碼頭區如今卻要向一個新興強國——中國舉債。
在維多利亞時代,碼頭區象徵著帝國的繁榮與進步。東起倫敦塔,向西包括蒂爾伯裡、聖凱瑟琳碼頭、薩裡商船碼頭直至西印度碼頭的這片區域曾是世界最大港口的一部分,此處占地26平方英里,水域面積近440公頃。
在6層的倉庫中,存放著來自巴西的橡膠、來自牙買加的糖和來自錫蘭的茶葉。作為西印度碼頭的一部分,金絲雀碼頭存放的是來自加那利的水果。縱帆船和快速帆船急駛向布宜諾斯艾利斯、金斯頓、墨爾本和新加坡。這裡曾是倫敦的加爾各答———它呈現出一派帝國城市的風光,這種風光兼具大都市與殖民地特色,既有英國風情,又有多民族韵味。它還曾取得過輝煌的成就。到20世紀30年代,倫敦碼頭區處理的貨物超過3500萬噸,雇員人數超過10萬人。
但這種狀況沒能持續下去。二戰期間的狂轟濫炸以及隨後的去工業化和集裝箱運輸使碼頭失去了往日的風光。從1966年到1976年,隨著薩裡、聖凱瑟琳和東印度碼頭的關閉,周邊地區的就業崗位減少了15萬個。
不過,邁克爾.赫塞爾廷和他的倫敦碼頭區開發公司使情況發生了改變。在泰晤士河的某個轉彎處,歐洲最偉大的複興故事上演了。隨著交易場地新需求的出現,碼頭區變身成為倫敦的水上華爾街。
因此,當一年前金融危機來襲時,金絲雀碼頭的那些有錢的高級MBA們最先帶著家當離開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同樣合乎情理的是,今年春天的G20峰會也在碼頭區舉行。上周末,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同意向金絲雀碼頭集團最大的股東鳴鳥地產公司提供8.8億英鎊的資金。
作為現代資本主義象徵的金絲雀碼頭如今卻成為國有社團主義的象徵。英國大企業和美國帝國主義金融巨頭落戶的碼頭區正淪為東方崛起的新興力量的債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