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10日電/台灣民眾日報今天社論說,最近,台灣與韓國兩位領導人,都分別進行“內閣”大改組,時間上真是巧合。他們都期待為執政團隊注入新血,提昇競爭力。因而未來的政局發展,備受矚目。
台灣“行政院長”劉兆玄,於7日宣佈辭去“閣揆”一職獲准,今天將率“內閣”總辭。馬政府宣佈的“新閣”人事,由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吳敦義接任“閣揆”,桃園縣長朱立倫接任“副閣揆”。而在4天之前,也就是本月3日,韓國總統李明博也宣佈內閣大改組,提名63歲的首爾大學前校長暨經濟學家鄭雲燦為新總理,並在6名新任部長中,起用5名40至60歲的人士,反映出改革的決心。
社論指,李明博上台一年六個月來,曾有兩次內閣人事異動。但前兩次僅更換3名部長。這次內閣改組,打破前嫌,起用鄭雲燦出任總理。鄭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形象良好。從十年前開始,他就不斷被歷任政府點名出任要職,但都被婉拒了。八月底韓國發佈的民調顯示,李明博的支持率已回升至45%以上,較7月底揚升超過14%。
馬英九政府這一年多來,施政始終不彰。自從去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台灣經濟衰退,就業市場一蹶不振。去年7月失業率突破4%、12月來到5%,今年7月已正式破6%大關,飆升至6.07%,失業總人數高達663萬人。在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中,台灣失業率居冠。香港(5.4%)、韓國(3.8%)、新加坡(3.3%)都遠低於台灣。最近更由於88水災救災不力,馬英九與“閣揆”劉兆玄的民調支持度,一度跌到2成以下。因而“內閣”改組的呼聲,響徹雲霄。馬英九原本還是力挺“劉揆”,但終撐持不住民怨。而在宣佈改組之後,馬英九的民調支持度馬上揚升到4成以上,這也可以看出民意趨勢了。
社論謂,劉兆玄自己說得好,88水災死亡和失蹤人數,加起來超過700多人,死了這麼多人,應該有人負起政治責任,“我身為‘行政院長’,應該由我概括承擔”。持平而論,劉的請辭較馬的慰留更為理智;因為,留下來除了天天面對下台的嗆聲外,還能做什麼?。
“新內閣正副閣揆”吳敦義與朱立倫,一般評價都不錯。但有人說是目前的“最佳組合”,未免過甚其詞。這從民調的數據,可以充分的看出來。他們面對的嚴峻考驗,最主要的還是災後重建,防堵新流感疫情,以及治山防洪、重振經濟。這是一個逆水行舟的艱難局面,就看他們的執行力了。
社論最後說,英國大作家狄更斯,寫了一部世界名著“雙城記”,描寫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後,巴黎與倫敦兩個城市發生的悽愴與感人故事,及其政治社會變動情形。兩百多年後的今天,台北與首爾兩個大城市,也發生了震撼人心的故事。不過時空背景不同。兩地的政治領導人都在進行“內閣”大改組,期能“變革求新”,提升競爭力,增進人民福祉。這對台灣與韓國未來的發展,將會發生重大影響。但究竟變革到什麼程度?成功或失敗?且拭目以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