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17日電/聯合晚報“冷眼集”專欄指出,明天開議的“立法院”新會期,口才便給的新任“行政院長”吳敦義如何迎戰磨刀霍霍的在野黨,成為帶點八卦性質的關注焦點;儘管精采可期,但若“立院”在“內閣”更迭後的新氣象,竟是回到民粹、口水氾濫的朝野攻防,徒然彰顯民代問政的貧乏,受害最大的,將是期待“內閣”改組展現政治新局的台灣人民。
近日政壇大事,除了“內閣”改組,無非就是扁案宣判,此刻民進黨將砲火集中在吳敦義的香港行,以攻代守策略清晰。人稱孤鳥的吳敦義上台提倡庶民經濟、走草根路線,和“立委”同樣有民意基礎,連“閣揆”初夜都獻給災民,柔軟身段讓在野黨難複製對前任學者“內閣”的批判,易於操弄民粹的兩岸牌,因此在達賴牌後再度登場。
民進黨對吳敦義上任前赴港尋求中共認可的指控,則又是頂大紅帽。吳敦義對兩岸議題向來謹慎,直至去年下半年隨吳伯雄出席國共論壇才首次登陸,赴大陸次數恐怕比許多民進黨人還少,民進黨因此只能在“香港行”而非“北京行”作文章,指控“求見”的也只是“特首熱門人選”而不是特首本人,精於政治盤算的民進黨當然知道,喊出公布行程,吳敦義必然因感到人權遭侵犯拒絕,這場繪聲繪影的戰術就可一路演下去。
只是台灣經濟尚未回春,災區重建路依然漫長,新閣上任即積極推動的多項政策以落實行動“內閣”的目標,凡此種種都值得討論,如在野黨問政仍只能停留在操作兩岸牌,就算因此取得政治利益,卻無助提升人民生活,更凸顯在野黨的不用功。
相對於前“內閣”的口拙,新“閣揆”既嫻熟“立院”運作也懂得“立委”問政的模式,“吳敦義vs在野黨”已成為明日“立院”最吸睛戲碼;然而回顧前任“劉內閣”,雖然多位官員因不當發言留名,卻無損民眾對“劉內閣”政策貢獻的肯定。由此,對在野黨無建設性的抹黑戰,新“閣揆”應以如何控管,使此香港行風波不至淹沒政府施政努力為回應依據,如何真正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才應是執政黨行政、立法在新會期雙方共同努力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