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8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今年7月中旬,美國的兩位華裔部長——商務部長駱家輝和能源部長朱棣文聯袂訪華,這在中美外交史上尚屬首次。也是在7月,美國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簽署法案,為歷史上的排華法案和歧視行為向華裔民眾公開道歉,並肯定華人對加州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這兩件事在華人社會激起不小的波瀾。這既展示出海外華僑華人的生存軌跡及對所在國不可抹滅的貢獻,也彰顯了海外華人影響力的提升。
海外謀生 支持所在國經濟社會發展
一位研究東南亞歷史的英國學者在其著述中說道:假如沒有華僑,就不會有現代的馬來西亞。假如沒有現代的馬來西亞橡膠供應,歐洲和美國的汽車工業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
早期華人勞工辛勤的足跡遍布東南亞、美洲、澳洲、歐洲的多個國家。華人勞工承擔了大部分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工作,為支持所在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付出的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有關數據表明,美加太平洋鐵路的修築過程中,在艱險地段弗雷澤河穀,平均每一英尺的鐵軌下就有一具華人屍體。
新中國成立後,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走向海外。據中國新聞社課題組發表的《2008年世界華商發展報告》稱,有4800萬華僑華人分布在世界各地。
據統計,印度尼西亞第4個5年計劃投入的資金,將近一半來自華人企業;而在英國,中餐業每年大概交納8000萬英鎊的稅收。眾多的海外華人辛勤勞動,慢慢積累,不但實現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滿足了所在國人民生活的需要,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