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改革 與時並進
初回內地,已是80年代的事情,董建華至今記憶猶新,那時的上海還相當落後,他卻看到了希望的所在:“我習慣看一件事,要預視20年後的光景,看得遠,才會充滿希望;儘管當時我們不可能預料到上海全新的面貌,但可以看到大勢,看到很多高速發展的跡象!”
由一粒沙可看世界,由一個城市亦可看到國家的全局發展。國家成就斐然,董建華歸功於國家領導人既講原則,亦實事求是,同時勇於改革、與時並進:“知道甚麼應該做,就全力去做,所有成果都是一步一步、一點一滴做出來的!”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舉國上下一心,自強不息,以勤奮、勇氣和智慧,抓住歷史契機,為國家,也為自己創造了財富。
細數前塵,國家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董建華認為每個階段各有特點而又互為關連:“1949年到 1978年的30年,建國起步,萬事開頭難,當中也走過一些彎路,但終於撥亂反正,這個階段為國家統一、領土完整、主權確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78 年,鄧公‘出山’,開啟改革開放之路,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就個人而言,1997年對董建華自是別具意義,感受尤深:“這不僅因為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我出任首屆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更因為國家統一大業由此開始!”
展望未來 信心十足
他坦言,中國距離全面實現現代化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但國家領導人具有極強的使命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對前路的“荊棘遍布”早心中有數,且已著手處理,如貧富懸殊方面,國家落實了最低工資;如保持國家可持續發展及氣候變化等方面,國家主席胡錦濤早前在聯合國發表的演講中,全面闡述了中國立場,作出切實承諾,廣獲好評;如經濟如何轉型,國家也提出自主創新、發展高科技、高增值產業等方向;如新農村建設,包括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國家也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問題的確很多,但中央政府不作迴避,一一正面應對。像全國政協,也就各種問題,為國家建言獻策。”
展望未來,董建華信心十足:“經過60年我們可以取得那麼輝煌的成績,下一個30年,乃至建國百年,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我對此好有信心!”不用摸著水晶球來作預測,董建華直言“中國不需要和人比較”:“建國百年,中國將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民富國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中華民族將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喜聞神七憂川震 回歸後認同感增
回歸12年,有指港人的國民意識依然淡薄,董建華並不贊同這個看法,直言與回歸前相比,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及認識不斷提升:“這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作為中國人,看到國家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奪金,我們感到很驕傲;看到“神七”成功升空,我們感到很驕傲;親歷香港順利回歸,我們感到很驕傲;四川大地震,香港人無不感同身受,憂心忡忡,並發揮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愛,捐資贈物、出錢出力!”他認同國民教育可以做得更好,希望推動港人以全局觀認識中國,了解建國60年的發展脈絡。
國民教育非洗腦 應做則做
香港政局詭譎,推動愛國教育、國民教育也被批評為“洗腦”,對此,董建華答得斬釘截鐵:“國民教育是應做之事,要做就做。”怎做得更好?他說:“向港人展示一個全面的中國;包括增進港人對近代史的了解。”
港人不熟悉國情,論國事往往流於泛泛之談,董建華分析其中不足之處:“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國家的情況,如在國際事務上,中國國際地位上升是如何體現的呢?在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是提供維和貢獻第二大的國家,這個大家知不知道呢?在環球金融危機中,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應對,在穩定全球經濟上貢獻良多,這大家又知不知道呢?”他坦率地說,看中國,一定要擺脫“片面”,追求具有廣度、深度和更高的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