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90年代以來,我國單一高純稀土產量已占據全球90%的份額。但是由於稀土資源的開采和出口的無序,中國喪失了原本穩在手中的稀土定價權,業內人士戲稱稀土賣成了土價錢。看到這種混亂局面,業內人士紛紛呼籲整合稀土資源、建立收儲制度。
“收儲只是一個突破口,可以加速推進對稀土行業的整合進程。”衡昆分析認為,上述公司首先開展的項目應該是收儲,也就意味著可以通過減少市場供應量來穩定稀土價格。另外,收儲計劃應該是在針對大型企業中進行,這樣也會增強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競爭優勢,配合相關環保政策,市場化兼並重組步伐也將加快。中投和包鋼集團成立的公司後期收儲範圍可能會拓展到稀土以外的其他有色金屬。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本次中投公司參與全國性的稀土收儲只是一個開端,國家下一步可能將對稀土收儲採取更加強有力的舉措。但是與之前“國儲”收購戰略物資不同,中投公司和地方企業合作的方式將更加強調商業性,從而可以有效地規避和其它國家可能的貿易摩擦。據了解,包括日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通過公司進口的方式對稀土資源進行收儲,用來增強國家儲備,保護稀土這樣的重要戰略資源。
上述人士認為,我國稀土收儲的方式可能會更加多元化。據了解,中國有全球儲量近半的稀土資源,稀土產量更是占據了高達全球90%的份額。從年初開始,內蒙古、江西省都有收儲部分稀土氧化物,部分稀土大企業也開始嘗試收儲,但目前還沒有國有企業的參與。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包鋼集團和中投公司的這一計劃契合國家的稀土產業發展政策。此前有媒體報道,即將出台的《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提出,為解決國內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將通過兼並、聯合和重組等方式,逐漸構建以若干大型企業集團為主導的稀土產業格局,提高產業集中度。目前近100家的稀土分離企業重組後將削減到20家。對於小規模的稀土分離企業,國家將出台標準淘汰。具體而言,對於使用包頭混合型稀土礦的冶煉分離年生產規模應大於8000噸(REO,按稀土氧化物計);使用四川氟碳鈰礦的冶煉分離年生產規模應大於5000噸;使用南方離子型稀土礦的冶煉分離年生產規模應大於3000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