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林“立委”補選民進黨獲勝,綠營歡欣鼓舞。中央社圖 |
中評社台北9月28日電(記者 黃筱筠分析報導)台灣雲林“立委”補選民進黨獲勝,綠營歡欣鼓舞,但不代表黨中央就可以樂觀以對,尤其是援扁議題後續發酵、八八水災重建進度,都是沉重的考驗。
雲林“立委”補選民進黨成功取得一席,第一主因就是藍營分裂,團結的民進黨打敗了自相殘殺的藍軍勢力。張輝元與張艮輝都出身藍營,張輝元有水利會系統,張艮輝有老縣長張榮味的加持,外界原本就猜測兩人得票數越接近,就代表著劉建國勝算大,結果證實了預測。
第二是藍營高層、代表性人物並沒有在補選中賣力輔選。例如馬英九、吳伯雄、王金平等人,在選舉最後並沒有密集前往催票。反觀,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最後幾天幾乎都留在雲林,呂秀蓮也到雲林輔選。第三是投票率太低,由於藍營分裂,藍營選民可能無所適從,也可能是賄選抓得緊,沒有了“走路工”,投票率不到50%,且依照投票數來看,未出來投票者,應以藍營支持者居多。
由於雲林補選有其地方派系因素,加上雲林本非藍營鐵票區,藍綠支持者差距不大,若因補選勝利,就無限上綱到年底縣市長選舉會大贏,綠營恐會太樂觀。年底縣市長選舉,基本盤壁壘分明,像屏東縣、嘉義縣、雲林縣,向來綠大於藍,加上執政資源,綠想蟬連並不困難。但像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彰化縣等,常年就是藍營地盤,民進黨想贏,並非易事,因此最多只能固守原有縣市。
花蓮縣、台東縣、南投縣國民黨在提名上出現爭議,已有多人欲爭取參選,但看了雲林補選分裂的狀況後,以及之前苗栗補選也輸了,剛好提醒藍營欲參選的人要好好思考,分裂只會讓想參選的人都沒了機會,黨中央也可能更賣力介入協調,這個補選失利,反而讓藍營提高警覺,促成鐘擺效應。
反倒是,綠營執政縣市在八八水災重創後,是否確切掌握了重建進度與計劃、是否平反災民的不滿。以及綠營包袱“扁案”的後續處理;黨中央對扁司法人權之後的動作,都可能成為年底縣市長選舉中,綠營的變動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