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中國60年《最具影響力600本書》名單出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9 11:02:45  


 
  遴選標準:意識形態、時間跨度、時代思潮 

  等因素成為推選最大考驗 

  2009年推選禀承了2008年"客觀、公正"的宗旨,孫月沐也坦承:"由於2008年推選的巨大成功,因此今年的推選,想進入入選書目的出版社、作家更加積極,但我們希望推選能達到公平、公正、公開,推選出來的書能充分反映出版界、閱讀界的風貌,大浪淘沙,在海量的書目里把真正值得閱讀的好書推介給大家。" 

  與2008年"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書"的推選相比,推選1949~1978年最具影響力的圖書,專家評委們經受的"為難"和"痛苦"顯然要稍輕一些。由於改革開放30年出版文化空前繁榮,因此關於"怎麼界定有影響力的書"的標準問題讓專家評委備受困擾,今年這個問題也同樣存在。此外,關於"同一個作家是否只能選一本、要持續多長時間才能算有影響力、叢書如何推選、相同性質相同地位的書究竟選哪一本"等問題,與2008年推選標準一致,原則上一個作者只能入選一本;對人們當時的價值觀或者思想產生了巨大衝擊的作品應當入選;相同性質相同地位的書沒有入選的在提名書目里推薦。當然,推選前30年的書,對於評委和組委會來說,更多的考驗還來自於時間跨度、政治因素與時代思潮,因此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作特別說明: 

  專家評委陣容為何發生變化? 

  與2008年以文學評論家和學者為主組成的專家評委陣容不同,2009年推選的專家評委有不少老一輩的出版人和學者,如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吳道弘、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陸本瑞、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原常務副所長方厚樞、中國青年出版社原副總編輯鄭一奇、中國科學院系統研究所研究員胡作玄,他們都親歷和見證過1949年到1978年的出版與閱讀風貌。幾位專家評委特別認真,在組委會提供的初選書目的基礎上,他們憑著自己的記憶或者查閱資料,又做了許多補充。方厚樞告訴記者,他提供的都是出版年鑒記錄的發行量過50萬册的書目,"當然,發行50萬册以下也有好書,但發行量大小至少說明了其影響。"而陸本瑞表示出了遺珠之憾,從60年浩如煙海的圖書里選幾百本書,不得不忍痛割愛:"其實還有好多書值得推薦。"為了盡量真實地還原當時的閱讀狀況,吳道弘與鄭一奇兩位老出版家反覆討論和琢磨,胡作玄是數學家,他提供的哲學、社會科學類書單摒棄了專業偏見,顯得更加客觀。 

  普遍性、經典性和時代性如何統一? 

  文學評論家謝有順認為,既然是一份提供給大眾的推薦書單,應考慮所推薦的圖書,具有普遍性、經典性和時代性。所謂普遍性,是指語言要樸白、有韵味,話題或形象要吸引人;所謂經典性,是指經過了一定的時間選擇之後,依然還能被人記起的那部分;所謂時代性,是指價值觀到現在還新鮮、還有魅力。 

  但普遍性、經典性和時代性又該如何統一呢?任何一個時代的閱讀都有其特定的語境,既然社會、政治和文化的語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當然很難認同在30年前的語境下出現的圖書,甚至有的將之忘卻,因此出現了前30年非常有影響力的圖書在後30年卻不怎麼暢銷的現象,那麼這些書是否應該入選?這難住了組委會成員,譬如1960年代轟動一時的《三探紅魚洞》最後落選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在時間的流逝中沉澱下來,在近30年來,基本無人提及。 

  後30年入選的是否還能在前30年入選? 

  在進行"6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600本書(1949~1978年)"推選之初,組委會討論推選標準的時候,就規定入選"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書"的書目,不能再次入選。但在後來的推選過程中,發現有些書在新中國成立60年當中,自始至終都受到讀者的歡迎,顯示出了經典的生命力。譬如魯迅作為20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化巨人,直面人生的勇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考慮到《魯迅全集》產生的啟示與鼓舞作用,不能回避其在前30年的影響力;《紅岩》自1961年出版,再版了20多次,發行量高達800多萬册。在1990年代末舉辦的"渣滓洞"革命烈士事跡全國巡展中,《紅岩》跨越時空的精神魅力再次感動了讀者,至今,成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鑒於以上種種因素,最後組委會決定把《魯迅全集》、《紅岩》、《中國建築史》、《工程控制論》、《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十萬個為什麼》、《西方美學史》等幾十種書作為新中國60年生命力長久的書籍再次入選,以客觀反映前後30年社會閱讀的真實圖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