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台灣前“行政院長”劉兆玄說,若認為兩岸互動可長期一直定位在經濟層次,可能不切實際,到一定程度時,一定會浮現政治議題,雙方要有智慧找到“最大公約數”,關係才能穩定持續發展。他表示,兩岸政治層次議題不代表是“你死我活”的零合遊戲,雙方要有智慧找到“最大公約數”,兩岸關係才能穩定持續發展。
劉兆玄卸任後,日前首度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兩岸問題的本質在於不可能永遠維持在經濟層次,目前雙方雖定位在經濟層次,但中國大陸方面希望漸漸觸及到政治層次的趨勢會愈來愈明顯,雙方互動將會面臨這問題。劉兆玄指出,台灣當然有準備,而這種準備就需要溝通,包括台灣內部溝通、中國大陸內部溝通及兩岸間的溝通。他說,兩岸問題的最後結果,不可能停留在只談經濟不談政治,且壓力會愈來愈大,這是必須面對的事,如何找到更宏觀的視野,維持長期和平及互利的兩岸關係是目前最重要的事,馬英九對這些事都很清楚。
劉兆玄觀點清晰,十分具有啟發性,特別是兩岸政治層次議題不代表是“你死我活”的零合遊戲,雙方要有智慧找到“最大公約數”這句話,當可點醒夢中人。
台灣內部這一段時期以來,很擔憂碰到兩岸政治問題,以為政治就是陷阱,一接觸就會陷入泥淖,斷送前途,困死其中。這實在是笑話,也是不自信的表現。
我們認為,政治與經濟其實是兩條腿,只有經濟沒有政治,單靠一條腿,能跳多遠,又能保持多久的平衡?對於兩岸關係來說,經濟是發展動力,政治是和平保障。比如軍事互信機制,一旦談成,對大陸也是一種制約,哪能一定是台灣吃虧,大陸畢竟是要在國際社會負責任的。
有些事,想不通的時候,很難辦。一旦想通了,馬上就好。如大三通就是,實現至今,台灣安全哪一個方面因此受到了威脅?只見好處多,哪有什麼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