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十一”的台灣反應值得省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5 09:43:08  


 
  文章指出,因此,面對“十一”,台灣的反應實在值得研究分析。1949年國民黨在內戰中失敗,失去了大陸而偏安台灣。國民黨在台灣的60年裡,基本上是依賴美日的保護,但兩蔣時代至少還能堅持中國民族主義的傳統,也還知道台灣本身必須有一定的防衛力量。但從李登輝以迄馬英九,依賴美日這一點未變,但對中國民族主義這一點卻已放棄,到了現在,由於兩岸經濟及軍事消長已見,加以台灣安逸太久,軍事訓練日益廢弛。已無可戰之兵,面對這種兩岸的消長,台灣既然日益下坡,那麼就和吧。但國民黨面對獨派的威脅,卻又無和的智慧與膽識,於是遂出現了今天這種四不像的局面﹕

  (1)它不能和、不敢和、不願和,於是也開始和民進黨一樣,玩著“切歷史”的遊戲,1949年以前的歷史,如中國受列強欺凌,被日本侵略而甲午割台,以及國共內戰失敗等都不再談,台灣彷彿是1949年突然跳出來的一樣,它所謂的“承認現實”,就是1949年後的這個現實。這乃是B型台獨的歷史觀。

  (2)兩岸經濟消長已見,因此,人民幣還是要的。基於此,兩岸關係必須緩和,俾加強經貿關係;但政治這種基本問題則能拖就拖。為了合理化這種策略,台灣最近這一年來已刻意在塑造一種“扮豬吃老虎”的和平哲學,台灣是愛好和平的,任何非和平手段都是不文明的,都是缺乏善意。北京在任何問題上若不能滿足國民黨所開的支票,就是沒有善意,就是傷害台灣人民感情。國民黨企圖藉著“獨佔”“善意”的定義權,來定義兩岸關係。這是B型台獨的政治觀和感情觀。將國民黨的上述這些說辭詳加分析,我們可以說它其實是一種失敗者不承認失敗、但卻又要合理化失敗的奇怪心態。

  從歷史角度理解大閱兵:自我療傷、重建信心的治療儀式

  因此,大陸“十一”閱兵,從歷史角度來看並不難理解。中國近一個半世紀歷經外侮,現在國力日增,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也日重,在新中國成立60年之際舉辦閱兵,這其實是個自我療傷、重建信心的治療儀式。近代英國史學大師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在《傳統的發明》這本經典著作裡即表示過,歐美自19世紀起,即擴張的國家主義大盛,搞閱兵,搞愛國的符號崇拜及儀式活動不斷,這都是舊帝國主義的源起,而後進國依樣學習,其意義則完全不同,它更像是證明及肯定自己的自保及療傷過程。但台灣由於自己的問題,卻宣稱這是窮兵黷武,是為侵台做準備。台灣談“十一”,有太多讓人不知該怎麼說的感觸。台灣要走出一條有尊嚴、有智慧的兩岸關係道路,還早得很啦!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