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大膽改革創新,使全省逐步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所有制結構。目前,廣東公有制經濟份額已不足三成,但其對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卻不斷得到鞏固。
新華社報道,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頭30年,廣東經濟處於公有制一統天下的時代。1978年,公有經濟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8.7%。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廣東省多種所有制經濟得到共同發展,公有制經濟份額不斷降低。到2005年,公有制經濟下降到32.6%,非公有制經濟迅速上升到67.4%,公有經濟、個體和私營經濟、外商經濟(含港台澳經濟)之比為32.6:30.7:36.7,基本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到目前,公有制經濟份額已不足三成。
雖然國有經濟經營的領域收縮,但廣東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和經營效益顯著提升。1979年全省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年末從業人員為121.97萬人,2008年減少到77.84萬人。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從126.87億元增加到11045.88億元,利潤總額從26.89億元增加到1676.74億元。
2008年,廣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1516家,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2.9%,但主營業務收入佔17.4%,利潤總額23.9%,利稅總額佔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