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美國世界日報7日社論說,粗略來說,全球經濟可分做三個板塊。第一個是核心經濟,包括G8的八個歐美國家,是全球的主體;第二個是新興市場,包括G20以內,其中11個新興國家,亞洲國家是主要成分,是全球的副體;第三個是未開發國家或落後國家,主要在非洲,只是全球的附體。
落後國家與核心經濟的差距太大,還經常向已開發國家求助,因此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大,當然亦貢獻不多,甚至被已開發國家剝削資源。新興國家與核心經濟的差距雖然較小,但由於過去的實力不大,甚至只和已開發國家維持主僕關係,為已開發國家提供人力及其他方便,變成世界工廠,產品便在進步市場銷售,銷售的所得,只有小部分回饋新興國家,因此同時亦出現富與貧、強與弱,甚至高與低的差距。
G7是較早的組織,只包括歐美的七個經濟強國,後來再加上俄羅斯,變成G8,俄羅斯經濟雖然未必強,但國力強,因此G8就變成強國俱樂部,其會員雖占全球人口的一成多,但在國際的經濟組織,以至政治舞台,有絕對發言權,舉國際貨幣基金為例,便占去大部分的投票權。而亞洲的新興國家,人口雖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所得的投票權,只有一成左右,如是核心經濟便成為全球的主體。
去年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在全球經濟的板塊中,竟然起了再次洗牌的作用,重新平衡的需要,不若過去,重心完全傾向歐美國家這一邊。海嘯源頭在歐美,來勢洶洶,歐美國家無法獨力應付,海嘯高潮在今年3月,如是到了4月,便將G8擴大,召開包括新興國家在內的G20峰會,這是G8第一次向新興國家伸手求助,而占了相當成分的亞洲國家,便登上國際政治舞台,不再扮演副手的角色。
到了9月24日,G20又在美國匹茲堡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這次的會議,再沒有主僕的關係,亦擺脫富與貧、強與弱、高與低的差距,美國總統對著新興國家元首,完全以主人的身分,誠懇的態度,去招呼客人,善待來賓。
兩天的會議,帶來相當重大,亦是極具意味的三大改變。
其一是從今以後,G20會議會取代G8,變為全球經濟國際會議的重心,亦即是自此新興國家變成會議成員的多數,而亞洲新興國家所占的比重亦突然增加,國際事務由歐美國家操控的局面亦立即打破。
其二是大會承諾,會改革金融制度,廢除貿易壁壘。上次亞洲金融風暴的爆發,是亞洲金融制度的不健全,這次全球金融海嘯的起因,竟然是歐美金融制度的不完美,而貿易保護主義最受害的,會是亞洲的新興市場,這無疑是兩岸四地,都樂意聽到的。
其三是國際貨幣基金的投票權,有5%立即由G8國家轉移到新興國家,中國當然最受惠,中國的經濟總值雖然一倍於法國,但法國過去竟然占4.9%的投票權,中國只有3.7%,經此一改後,中、法的投票權,便差不多相等了。
還有,在會議期間,匯豐控股突然宣告,行政總裁會長駐香港,原因是重點發展亞洲的業務,匯豐亦打算在中國上市。過去業務發展的歐洲、美洲、亞洲的三頭馬車,如今竟然是亞洲帶頭了,這無疑是亞洲已經冒起的實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