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鄭永年: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東亞共同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3 15:56:02  


 
  其他模式的經濟共同體

  但最大的問題是,儘管人們對東亞共同體的必要性有共識,但對於這個共同體應是什麼樣的,卻沒有太多的思考。之前,大多數人在討論東亞區域主義時參照歐盟模式。雖然歐盟模式仍然是個理想,但現實可能性並不高。這和任何一個政府的意願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即使東亞各國政府都有強烈的意願,也不見得能夠建成類似於歐盟的東亞共同體。歐盟的形成取決於該地區國家間特殊的歷史(如二次世界大戰)、同樣水平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而這些在東亞國家之間都很少存在。

  那麼,北美模式呢?在北美,美國是頭號經濟大國,其實力大大超越其他國家,使得其他國家都高度依附於美國經濟體。在亞洲,中國儘管逐漸成為亞洲的經濟中心,但顯然不具備美國那樣的實力。北美模式表達的更多的依附性,而東亞表達的更多的是相互依賴性,兩者性質很不不同。同樣,從制度層面,中國也不會象美國那樣行為。美國會動用其一切力量,把自己的制度強加給他人。但這並不符合中國的文化習慣。所以,亞洲的經濟整合是事實層面的,而非制度層面的,這種情況還會繼續下去。

  東亞區域主義的特點

  東亞區域主義有其自身的特征。很多年以來,東亞(包括東南亞)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開放性區域主義。而中國政府也是奉行開放性區域主義路線。開放性區域主義就是說區域經濟秩序不是排他性的,而是包容性的。這裡有歷史的原因。首先是美國的因素。美國在東亞具有強大的經濟戰略利益。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對東南亞存在著巨大的影響。不管人們是否喜歡,美國的影響都會存在下去。開放性區域主義的存在對大國政治有很大的好處。經濟上的互相依賴性促使相關國家在決策時必須考慮到經濟理性和經濟利益。例如中美之間沒有走上往日美國蘇聯對抗路線,和中美兩國的經濟關係有關。同時,經濟利益對民族主義也可構成有效的制約。要意識到,亞洲很多國家都是新興民族國家,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如果沒有經濟上的相互依賴,民族主義很容易演變成為外交上的激進主義。同樣重要的是,開放性區域不排除其他新國家的加入,就是說,是向其他所有國家開放的,這和北美和歐盟排他性的區域主義非常不同。除了東北亞和東南亞國家,澳洲和新西蘭已經成為東亞經濟秩序的一部分,印度也如此。

  實際上,從經濟上說,人們對區域經濟活動的制度化,主要是歐盟模式,也要重新考量。歐盟在當時的情況下,制度化非常有利於經濟的整合。當時歐洲國家一個個都是主權經濟體,互相不開放。在這樣的條件下,通過制度化促使各國經濟的開放和整合,從而成為歐盟經濟發展和增長的動力。(當然,歐盟整合的最終意圖是以經濟的整合來制約國家間的武力衝突。)但是高度的內部制度化也對外部經濟交往帶來一系列問題。制度化實際上使得歐盟成為了一個具有排他性的經濟圈。整合強化了內部的生產要素的流動,但和歐盟之外的要素的流動則不然。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集團性保護主義,這又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制約著歐盟的經濟發展。同時,歐元的作用也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大,至今還是沒有力量來制衡美元。歐盟離其創始者的理想還很遙遠,但似乎在很多方面它已經走到了頂點。歐盟的價值仍然會是追求的目標,但不會很容易成為現實。

  應當注意的是,亞洲開放性區域主義的效率和效益並不比歐盟差。這從經濟原理來說很容易理解。越開放,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源的流動性就越大,其配置效率也就越高。就是說,開放性區域主義促成全球性經濟資源的流動和有效配置。中國在很短時間裡能夠成為了世界的製造工廠和中國政府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全方位的開放政策密切相關。

  事實層面的東亞經濟共同體已經形成。如果東亞共同體這個概念被各國所接受,轉化成切實有效的政策,對亞洲的經濟整合必然發生重大的影響,使得亞洲的經濟發展上一個新的台階。但這是一個和北美模式和歐盟模式全然不同的共同體。如果亞洲各國能夠堅持開放性區域主義,而不去模仿歐盟和北美,那麼從長遠來,東亞共同體也會是一個更為有效的模式。

  作為大國的中國,已經在建設東亞開放性區域主義秩序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貢獻,可以說,中國是這個新秩序的核心力量。中國也應當繼續追求這樣一個目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