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的社論說,第15屆東盟峰會,以及東盟與對話夥伴國的系列會議,終於在泰國的華欣圓滿落幕,東盟成員國首腦在本次峰會上為這個老牌區域組織的進一步整合,提出了另一個新的具體方案——東盟將起草一份加強東盟連接的總體計劃,全面發展連接各成員國的鐵路、公路、航空和通訊等。更為重要的是,計劃將進一步把連接網絡伸展到東盟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這個做法不無體現了東盟作為一個東南亞區域組織的開放精神。
社論說,本次峰會雖然取得不少具體成果,如增進連接、經濟整合、應付經濟和金融危機等;但同樣也看到了新挑戰的顯現,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區域整合的國際大趨勢。東盟在這個大趨勢前該如何自處,如何因應,對於它未來的發展和地位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大局,尤其是經濟形勢正發生新一輪的變化,早前東亞四小龍的迅速發展,以及近年來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大型經濟體的崛起,無不衝擊著二戰後甚至冷戰後形成的既有國際秩序。停滯不前的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加上去年爆發自美歐等發達國家並蔓延全球的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都逼迫著各國尋求經貿上的自保之道,而組織區域或跨地理的經濟聯盟似乎已然蔚為風潮。
俄羅斯剛在不久前召開了包括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經濟大國的“金磚四國”會議,擺出了試圖挑戰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經貿格局的姿態;在本區域,日本新任首相鳩山由紀夫則拋出了建立“東亞共同體”的構想;澳洲總理陸克文也提出了建立亞太共同體的概念。作為穩定東南亞局勢及讓成員國協同發展的區域組織,東盟在面對這些以區域整合為核心的勢力大洗牌趨勢,必須有清晰的立場及應對的策略。
雖然無法與北方的中國及西北方的印度等量齊觀,東盟10國的總人口畢竟已達到不可小覷的近6億人,經濟總量高達1萬5000億美元。在所有涉及亞太的區域的合作項目裡,無論是經濟、貿易、安全等領域,東盟不但沒有缺席,還一直扮演核心角色。由於東盟是一個由非大國組成、具備開放性而相對中立的區域組織,在美國、中國、日本、印度、俄羅斯等大國還無法建立互信,真正攜手合作之前,東盟因為對任何大國都不具威脅性的特質,還能持續扮演被各方接受的區域合作中心角色。
但是國際形勢並非一成不變,中日韓三國固然在政治上還存在不小的分歧,它們在經濟上的依存度卻日益緊密,這勢必會進一步推動東北亞的整合進程,而目前依賴東盟扮演中間協調者的需要,也自然會逐漸遞減。目前還沒有具體內容的“東亞共同體”構想,對東盟而言不啻已經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信號。
社論說,李顯龍總理在出席本次東盟峰會後,強調任何區域合作的新架構,都必須仍以東盟為中心,無疑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挑戰。要繼續掌握區域整合的方向盤,東盟本身自然有必要深化內部的合作機制和向心力,讓組織具備應對挑戰的活力。在瞬息萬變的外部挑戰下,團結合作已經成為東盟成員國唯一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