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27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社論指出,稍經世事歷練的人,大約都知道“能說不能做”和“能做不能說”的道理及其間差別。有些事就是不能說,有些事卻是只能說不能做。國民黨戒嚴時期有名的笑話是:“統一”能說不能做,“台獨”能做不能說。今天時空背景不同了,但這類笑話的諷刺性始終如一。
社論說,當今政治景況民主化多了,老百姓也要求政策透明。但事涉國家實力、機密事務、政治正確性、道德高調種種,“能說不能做”和“能做不能說”的處境往往還是存在,只是操作的細緻度要求更高。最近一些政治議題鬧成軒然大波,“能說”和“能做”之間頗有討論餘地。
例如美國牛肉進口風波鬧得這麼大,連“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都被點名牽扯進來,可見事情核心不會只在名目上的“致病風險極低”。台灣事實上不得不屈服於美國壓力,但要顧面子還是顧裡子,有時只能檯面下操作一些進退餘地,這些都屬於心照不宣的“不能說的秘密”。偏偏台灣政壇,前有人公開承認必須“抱美國大腿”,今天繼續有官員對決策表示遺憾,以至於所有老百姓都產生了“喪權辱國”的感受,在民眾健康受威脅之外,更添自尊心的傷害。政府保護民眾的實質福祉,有些事只能鴨子划水地做,有些事卻必須清楚宣示決心。如今弄出這種內外交迫的局面,實在是決策和溝通手法不高明。
又例如國民黨內最近一連串風波,好像變成都是以“改革”為名的產物。中常委選舉有弊,抓賄選當然應大聲宣示,但如果實際只做到抓紅酒和鹹魚的水準,則當然人心不服。於是進一步出現了全面改選的戲碼。全面改選,要做也是可以做;但又如果把“黨中央打電話勸退”的檯面下操作都說出來,也就令人質疑中常委請辭只是一場秀。現在國民黨內的情勢,到底是雷厲風行推改革,還是派系勢力選邊站,裡裡外外都有不同的議論。改革的牌打成這樣,該說的說得扭扭捏捏,該做的又做得表裡不一,實在令人擔心。
政府改革,要顧及溝通的藝術和執行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