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吳敬璉:中國GDP增長要悠著點 別再上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3 16:22:48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經濟學家對於GDP數據的熱情或許永遠淡於政客。

  上周末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1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中,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邁克爾.斯賓塞兩位諾貝爾經濟學家同吳敬璉、李稻葵、餘永定等國內頂尖學者齊聚一堂,就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再平衡等議題進行探討。

  這些大名鼎鼎的學者對於GDP數字並不感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更是直言道:“我希望中國GDP增長能悠著點,不要再上了。”

許小年稱讀不懂GDP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吳敬璉指出,中國目前對宏觀經濟的分析過分注重短期政策,但這些短期政策是不可持續的,宏觀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應解決經濟發展中的長期問題。吳老表示,短期內需求的增長完全是靠銀行貸款和政府投資拉動的,這種做法不可持續。在他看來,中國必須以振興產業的方式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將附加值較低的產業升級為高附加值的產業,在研發和營銷服務這兩個供應鏈前後端高附加值的部分下工夫,實現產業的升級和振興。

  一直宣稱中國經濟將在明年年中二次探底的經濟學家許小年甚至稱“官方GDP數據我也讀不懂”,他表示,前三季度全國GDP增速同比增長7.7%,但放眼全國各地,低於7.7%的省市只有三個,與此同時18個省市GDP增幅高達兩位數,這樣的數字缺乏合理解釋。

“燒錢”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決策者下定決心在短期內拉動GDP,但這種短期內的拉動會給經濟帶來巨大成本,”許小年說。他預計,隨著超寬鬆貨幣政策的“不應持續”與“無法持續”,大規模“燒錢”必將給銀行體系帶來災難性後果,三五年後銀行系統恐怕將面臨幾萬億的壞賬問題,因為前期上馬的項目沒有經過仔細論證,或者得不到收益將導致資金得不到回收。

  而海外經濟學家對於GDP數字同樣有很多犀利觀點。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GDP並不是很好的衡量市場活動、或者社會福利進步的指標,它存在一定的誤導性。”他強調,只有當數據有不同的來源進行相互驗證時才更為可靠,比如貿易數據因同時有進口和出口兩個方面相對應所以被認為是更可靠的,他指出要找到不同來源之間相關數據的規律性,同時由獨立研究機構進行統計往往可以保護數據不受到外界干涉。

  斯蒂格利茨認為“經濟危機還沒有結束”,未來可能進入一段非常長期的低增長時期,這是因為美國目前勞動力市場非常疲軟,幾乎六分之一的人口還無法找到一份全職工作,他表示經濟目前的增長是因為有了政策的刺激,而一旦政策效應撤出,經濟就將遭遇麻煩。

“中國調結構力度不如美國”

  在眾學者看來,經歷過危機後全球經濟已很難再回到過去,較之於GDP增長多少,無論是在海外還是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全球經濟的“再平衡”才是更至關重要的命題。而無論是對經濟調整的重視度、還是政策支持度方面,專家指出中國同美國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許小年對眼下美國經濟的評價是——“美國經濟已經基本到底了,但是結構調整還沒有到位”。相比之下,中國雖然看上去比較“舒服”,但中國經濟還沒有經歷結構調整就已被政府一手“拖了回去”,打了“嗎啡”,但“嗎啡”的藥效不可能永遠存在。

  許小年指出,中國必須有效拉動民間投資,這就意味著必須放開一部分的經濟管制,放開政府壟斷行業的准入。“現在的情況是,凡是民間能投資的地方都是產能過剩,產能不過剩的地方民間投資又進不去,”他說,“這場危機把經濟模式轉型的問題提前了。”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預言,中國或在明年上半年出台較為靈活的、新穎的收縮性政策以應對全球流動性過剩。他指出“新穎的收縮性政策”除了直接回收流動性外,同時還包括擴大金融資產供給,比如擴大IPO規模、推出創業板、擴大在香港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國債券的規模。

  李稻葵指出,在香港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擋熱錢”的作用,目前發行的60億太少,至少應該發行2100億到3500億。同時他指出可以鼓勵大型國企如寶鋼、首鋼、中國移動[72.55 -1.69%]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