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7日電/著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6日在安徽滁州參加第二屆中國農民歌會時說,2012年,我們的目標是“增加”2000萬畝耕地,但強調,這些土地還是要用來搞農業。
新華社報道,曾經發出“中國的糧食生產完全能夠養活自己!”的豪言壯語的袁隆平,對於世界來說是一位特別的“明星”。不僅因為他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雜交水稻之父”等人們早已熟悉的頭啣,更因為他用超級雜交稻為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造福中國農民做出了卓越貢獻。
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而以袁隆平為首的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選育的雜交水稻,已經撒播到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袁隆平此次來到安徽將為落戶在滁州的華東地區超級雜交稻糧生產和示範基地授牌,並簽署百萬畝超級稻推廣戰略框架協議。談到目前超級雜交稻在中國的發展前景,袁隆平說:“我們目前的目標是‘種三產四’,就是種三畝的超級雜交稻,產四畝田的糧食。2012年,要達到全國推廣6000萬畝,產現在8000萬畝的糧食,這就等於增加了2000萬畝耕地。”
但談到“增加”的2000萬畝耕地的用途,袁隆平說:“我以前提出‘曲線致富’還是有問題。單純種水稻富不了,但是水稻單產提高,騰出一部分土地就可以種其他經濟作物、水果、蔬菜等等,騰出土地還是要搞農業,而不是建賓館、修房子。”
袁隆平對記者說:“在中國,經濟發展很快,我們要城市化,要修高速公路,修機場,但是我們國家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平均只有1.3到1.4畝,18億畝的土地紅線還是要保的,這就很矛盾。所以唯一的出路還是提高單產,沒有其他辦法。”
2007年,袁隆平“種三產四”的願望就在四川成都得到了第一步的實現,而如今,到2012年之前逐步推廣超級雜交稻的五年計劃正在世界面前展現新的糧食生產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