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看不透的成本
事實上,對於近段時間業內熱議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最重要的推手就是“進口氣價倒逼”。
“我們希望國家盡快出台理順目前天然氣價格的政策,否則西氣東輸二線開通後,市場就會出現老用戶使用價格比較低廉的天然氣,新用戶完全按國際價格用氣的局面,我們很難以管理。”中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副總經理馬新華說。馬新華表示,“氣源來自土庫曼斯坦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明年開始向國內輸氣,到中國境內首站霍爾果斯站,氣價可能在 2元以上,輸到中國中部地區的門站價格在2.5元左右,是目前寧夏長慶天然氣價格的兩倍以上。”
然而,對於中石油所稱來自土庫曼斯坦的“西氣東輸”二線成本價格將高於一線一倍的說法,業內一些人士卻並不完全認同。“從土庫曼斯坦方面進口的天然氣與中石油自己開采的天然氣相比,出廠價的價格差異並不很大,多出的費用主要在管網費上,但這部分的成本究竟為多少,應該如何分攤,對消費者來說根本不透明。”一位業內人士說,“每年呼籲的天然氣漲價的理由都只有一個,即‘成本上漲驅動’,但目前國內天然氣產業鏈中包括出廠成本、管道運輸成本、城市輸送成本在內的各環節的利潤率水平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消費者不得而知。”
尋找替代資源以彌補供應缺口
巨大的天然氣供應缺口,給各方資本尋求替代品以動力。“從開發技術和可開采量來看,煤層氣是天然氣當前最現實的補充氣源。”11月18日,國內最大煤層氣開發主體、中聯煤層氣開發公司執行董事法人孫茂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近期中聯煤層氣及早前與中聯煤層氣“分家”的中石油在山西沁水地區均有煤層氣項目竣工投產。中石油股份公司副總裁胡文瑞表示,山西沁水煤層氣田實現商業運營後,煤層氣將作為補充氣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天然氣供應的緊張形勢。
隨著新項目的陸續投產,煤層氣對天然氣的補充作用也將逐步提升。孫茂遠預測,2010年全國煤層氣產量可達到80億-90億立方米,而2015年目標是300億立方米,較常規天然氣的比例將逐步提高。據統計,2008年,我國天然氣使用量為720億立方米,並預計在2015年將超過千億立方米。如果煤層氣屆時能達到量產300億立方米,其對天然氣的補充作用將超過20%。據了解,儘管國家對煤層氣的價格政策跟天然氣固定定價有所區別,生產企業可與用戶直接商談價格,但目前煤層氣交易基本與天然氣同價,同樣面臨著價格偏低,企業贏利困難的問題。
在尋找天然氣替代資源的同時,通過能源之間的轉化也能間接實現天然氣來源的多元化,特別是煤制天然氣近年來就受到了各路資本的追捧。包括產煤地政府、煤炭企業、石化企業,甚至電力企業也加入其中。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與投資煤層氣相似,參與煤制天然氣投資的能源企業看中的是天然氣未來巨大的市場需求,且目前天然氣價格改革箭在弦上,不管最終採用哪種方案,必將推高氣價使煤制天然氣項目預期收益大大增加。
中國各地現“氣荒” 經營壟斷系根源
新華網報道說,大雪紛飛,寒潮來襲,武漢、長沙、重慶……天然氣供應警報頻頻拉響,給當地經濟生活造成很大影響。15日起,雨雪冰凍天氣導致武漢的天然氣缺口接近80萬立方米,一些工商業天然氣用戶、出租車天然氣加氣站被迫停供或限供。杭州天然氣也出現了供應緊缺的問題。
其實,早在去年底武漢就開始頻頻出現“用氣難”。到今年6—7月,武漢市出租車司機每天要排隊2至4小時才能加到氣。至9月,“氣荒”已經加劇,部分出租車加氣站開始“斷氣”。
特殊天氣條件下,天然氣供應短缺,直接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活。一些專家指出,此次“氣荒”從表面上看是由於大範圍突然降溫帶來用氣量猛增,但根源卻在於目前天然氣經營高度壟斷的經營體制。
在當前市場經濟時代,天然氣經營在我國仍屬高度壟斷。從武漢、長沙、重慶等各個城市的情況看,在經營企業“按市場化模式運作”面前,政府對天然氣的調度、管理與協調作用有限,種種應急手段和準備,在冰雪災害來臨時,顯得力不從心。
因此,在天然氣開發利用領域引入必要的競爭機制,加大油氣田的開發利用,徹底打破壟斷經營,已是當務之急。否則,不僅“氣荒”難以遠離,而且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各地又將陷入“企業供應缺口,百姓不停叫苦,政府被迫埋單”的尷尬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