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交流豈能誤植殖民論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8 22:05:30  


  作者:林怡君 台灣人民文化協會秘書長

  赫見《中國時報》上週五(20日)兩岸新聞版,登載一幅福建紀念台灣“阿里山之神”吳鳳誕辰310周年的新聞照片。筆者隨即上大陸網站查詢相關新聞,“……吳鳳為睦和當地山、漢族群關係,感化山胞向習文明,毅然以皓首之軀,捨生取義。成仁後被台灣百姓尊為‘阿里山神’,並建吳鳳廟奉祀,受各族同胞頂禮。蔣介石先生曾為吳鳳廟題寫過匾額‘捨生取義’……”大陸的新聞網站這麼敘述著,而且顯然是通稿。

  這樣的故事版本,不是早就已經被推翻了,怎麼現在還出現在兩岸交流的文本中?

  吳鳳確有其人,但其所謂“捨生取義”的故事,完全是在日據時代炮製出來的。1904年,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為了順利開發阿里山,排除當地原住民鄒族人的干擾,便指派人類學者伊能嘉矩調查一百多年前的吳鳳故事。幾年之後,吳鳳神話逐漸成型,不僅蓋起了吳鳳廟,還寫進課本、拍成電影。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更親自主祭,頒發“殺身成仁”匾額。

  台灣光復後,這個殖民時代分化原漢、歧視原住民的神話故事,不僅沒有被廢除,還繼續寫在小學生的課本裡。直到1988年底,新一代覺醒的原住民青年走上街頭抗議,拉倒了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隨後,課本中吳鳳的課文被刪除,吳鳳鄉也改名為阿里山鄉。歷史終於回歸。

  兩岸交流的大潮已經開啟,但在熱熱鬧鬧的活動中,像這樣早已被推翻的殖民論述,不僅不應該再被拿出來,更不可忽視可能造成的危險性。



    相關專題: 中評社實名網評精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