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的意涵、共識與建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6 00:56:00  


解放軍退役中將登台,成爲媒體焦點之一。
 
  綜合組──涉外事務方面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楊潔勉代表綜合組就兩岸涉外事務部分作總結報告。楊潔勉說,此部分的討論達成了六點基本共識:

  第一,從世只格局來看,和平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正在取代衝突,和解正在取代對抗。兩岸正面臨歷史性機遇,雙方要緊抓和善用,造福於兩岸,以利於地區和世只的和平與穩定。

  第二,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開展對話協商和過去一年多來良性互動,兩岸的領導人馬英九先生和胡錦濤先生都表達了在涉外事務中避免內耗的意願,事實上也正如此,雙方在解決涉及“世只衛生大會”(WHA)等事宜上已經初見成效。

  第三,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同文同種,同受中華文化的哺育,具有足夠的智慧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第四,兩岸關係目前正處於重要的歷史關鍵時刻,在涉外事務方面,要尊重歷史和現實,在理念和思維上要充分體現前瞻性和想像力,求同舍異,或求同存異、求同化異,共同努力,共創新局。

  第五,兩岸關係已經進入和平發展時期,有助於兩岸在處理涉外問題上展開良性互動。今天兩岸涉外事務的退休人員能夠同聚一堂坦誠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第六,兩岸學者高度評價本次研討會,與會者從政治、法律、機制等方面處理兩岸涉外事務提出了願景和建議,願意繼續深入交流,共同努力。

  楊潔勉說,兩岸已經分離一個甲子,雙方不但有共同語言,自然也有看問題的不同的角度。這方面,楊潔勉指出了兩岸三個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

  第一,雙方對正視現實這個“現實”的側重點不同:大陸方面強調,國際社會承認一中的現實;台灣方面對一中則有不同的詮釋,認為國家不應以領土和人民的變更而失去主權,要尊重兩岸分立、分治的現實。

  第二,雙方對內部和外部因素具有不同的看法:大陸方面強調,雙方要在內部加強和平發展,直至和平統一的目標;在外部,要防止外來因素的干預。台灣方面則強調島內民意向背的作用,以及作為較小的一方,需要有外部因素的介入。

  第三個不同的方面,是雙方對台灣參加多邊國際組織的視角的不同:大陸方面強調國際政府間組織的主權國家因素,而台灣方面則強調以一國兩席,或其他的方法,予以解決。

  楊潔勉強調,“問題不在於我們存在多少的不同點;問題在於,我們已經站在一起,我們有好幾位同仁,來自於兩岸:過去是有你無我,雖然是同一個海外駐在國,但是雙方都互相排斥,不允許對方的進入;現在我們能夠在一起,共商大事,坦誠相見,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綜合組──軍事安全事務方面

  台灣的中華戰略學會國防專案研究組召集人鄧定秩將軍代表綜合組,就“兩岸安全事務”方面的討論作總結報告。鄧定秩作了三點歸納:

  第一,綜合組一致認為,軍事安全是安全事務的核心,妥善處置可避免誤判,防止意外,有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學者在中華文化、九二共識基礎上獲得五項共識:(一)先由兩岸民間學者專家、退役軍人建立交流對話管道;(二)應適時通過兩岸協商,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三)促進開展聯合海上搜救及維護海運安全;(四)促進共同合作開發東海、南海資源;(五)兩岸共同研究抵禦外侵,尤其是八年抗日戰爭歷史。

  第二,適時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趨勢。有關事宜由雙方授權,建構協商平台,先民間後官方,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達成。

  第三,旴衡過去,展望未來,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唯有落實“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才能“建立互信”、“追求雙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兩岸有志之士繼續努力,共同走向和平、繁榮的未來。

  文化組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中華文化是兩岸“六十年一甲子”的歷史中的共同的精神基石,也是兩岸共同發展的前提。在中華民族追求現代化的歷史上,兩岸在發展的策略、社會的走向等方面雖然有一些差異,歷史本身也經歷了波折和迂回,但中華民族的文化淵源和現實的中國認同依然是兩岸共同的歸依。

  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林谷芳就文化組的討論情況作了總結報告。林谷芳說,文化組雖然不在媒體的關注之內,卻是兩岸關係不可缺少的一環。根據文化組的討論情況,林谷芳作了七點總結:

  第一,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儒、釋、道三家需齊弘)。

  第二,兩岸全面合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尤其流行與影視產業)。

  第三,兩岸共同合作撰寫中國文學史。

  第四,舖設暢通兩岸的出版與表演藝術機制。

  第五,兩岸共同發揚民族工藝。

  第六,兩岸共同籌辦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學術研討與紀念活動。

  第七,兩岸共同建構閩南文化生態圈。

  經濟組

  台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代表經濟組作了總結報告。林祖嘉說,經濟組的討論,雖然有一點點火花,但是在大部分問題上,都非常一致的。

  林祖嘉說,在兩岸經貿發展過程中,台灣對大陸貿易的依賴度快速成長,過去十年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有一大部分來自於對大陸的貿易,大陸市場對台灣非常重要;但相對的,大陸對台灣的貿易依存度卻不斷下降,台灣對大陸市場的運用,其實是不夠的。

  林祖嘉說,兩岸應該建構多元化、多層次的經貿事務溝通與協商機制;兩岸應該盡速簽署經濟架構協議。在兩岸協商早期收獲項目裡面,雙方有利基的產業,台灣有石化、紡織、鋼鐵、機械,而大陸有電子、基礎金屬、汽車及配件、其他交通工具;敏感性產業,台灣有成衣、制鞋、毛巾、陶瓷,大陸有其他制成品(羽毛、陶瓷、珍珠等)、木制品、服裝、鞋類、皮革制品。林祖嘉說,對於雙方有利基的產業,兩岸在早期收獲協議裡面可以先行簽署,對於敏感性的產業,往後再行商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