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評論認為,此舉是奧巴馬以進為退。但作者認為,奧巴馬當然希望將美國從阿富汗的泥沼之中抽身出來,不想在阿富汗重蹈越南戰場之覆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想要放棄在阿富汗的影響力,阿富汗的地緣價值決定了美國絕不會輕易放棄這個可以對整個亞洲大陸施加影響的“楔子”,因此,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目標決不是進或退那麼簡單。
奧巴馬選擇西點軍校宣布對阿富汗戰略調整,在宣布增兵的同時也提出撤軍時間表,其實充分體現了美軍在阿富汗的進退維穀,體現了奧巴馬政府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兩難立場,可以說,奧巴馬是騎在了阿富汗這面墻上,墻的一面是越南,另一面是索馬里,奧巴馬深知單純選擇任何一面的結果對於美國來說都是災難性的:持續大規模增兵會面對美國國內及國際的強大壓力,軍費開支巨大,還有可能面臨著更多的人員傷亡,進一步激起國內的反戰情緒;如果在目前的形勢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無疑就是將阿富汗的控制權交給塔利班,宣告美國在阿富汗反恐行動的最終失敗。
面對阿富汗墻頭上的兩難選擇,奧巴馬沒有選擇完全偏向一側,而是採取了一種平衡式的策略:一方面,適度向阿富汗增兵以穩定當地局勢,軍方要求增兵4萬至8萬,奧巴馬的方案是增兵3萬,同時要求盟國增兵1萬,只達到了最低要求,同時又盡可能減少美軍的增加人數,這樣既加強了在阿富汗的軍事力量,避免阿富汗的局勢進一步惡化使得美國灰頭土臉,避免美國的形象受損,又盡可能減少大規模增兵可能帶來的民怨,同時美軍還把盟國更多拉進來,避免美軍獨力作戰的局面,以減少自身的壓力;一方面,奧巴馬提前公開了撤軍時間表,也是為了避免國內的反戰聲音因增兵計劃而高漲,使得增兵計劃可以順利獲得通過,避免個人支持率因此而下跌,同時也避免國際社會將“戰爭總統”的帽子扣到自己的頭上,畢竟是拿了諾貝爾和平獎的人,奧巴馬決不會做出任何損害美國利益的讓步,但是做些表面上的變通卻是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