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的社論說,在對阿富汗局勢進行了三個月的評估之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前天在西點軍校宣布了阿富汗新戰略,核心內容是立即開始向阿富汗增兵3萬人,並許諾在18個月之後開始從該國撤軍。這是奧巴馬上台以來作出的最重要的決策之一,但其成敗關鍵卻並不掌握在白宮手中。
美國目前在阿富汗有7萬1000名士兵,新宣布的3萬援兵將在六個月之內陸續抵達,使總兵力增加至10萬人以上。根據奧巴馬在西點軍校的演說,美國駐軍的軍事任務依然是打擊卡伊達武裝力量,維持人口密集地區的社會治安,並且為阿富汗軍隊和警察提供訓練。
社論說,任何軍事行動都有政治目標,這一點在奧巴馬的新戰略中表明得非常清楚和具體,那就是美軍將從2011年7月起撤離阿富汗。從過去八年美國深陷戰爭泥潭而不能自拔的情形看,奧巴馬的新戰略顯然過於雄心勃勃。這主要表現在明確的時間表上,也就是在短短的一年半之內,美軍就必須為自己的體面撤出做好準備。至少就目前看,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極大。
難度之大,在於任務之艱巨。美軍面對的最大困難有兩個,一是難以制服卡伊達恐怖分子和塔利班抵抗力量,二是難以建立一支訓練有素、人數充足的阿富汗安全部隊。美國在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各種武器、戰爭手段和軍事策略無所不用,但唯一的戰果只是推翻塔利班政權,至於其最主要的目標,即消滅恐怖分子,至今仍未實現。相反,阿富汗境內外的各種反西方勢力,一直不停地發動反撲,使美國和北約駐軍處於被動招架境地。因此,美國在過去八年裡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未來18個月是否就能做到?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況且,與反恐戰爭初期相比,美國目前面對的內外形勢相當不利。在國內,民眾早已產生厭戰情緒,民調顯示支持阿富汗戰爭的人數越來越少。因此,奧巴馬此次決定增派軍隊,其實是冒著政治風險的。初步預估,這批新增士兵抵達之後,每年將耗資超過300億美元。目前正值聯邦政府赤字超大、就業形勢相當黯淡之困難時刻,此次增兵決定招致各方批評是毫不奇怪的。
社論說,美國當然需要更多的國際支持,但願意與之分擔者卻是越來越少。目前,北約在阿富汗大約有4萬軍隊,美國希望盟國再派5000至1萬名士兵。可是,即使歐洲國家願意增派軍隊,那依然不足以幫助美國盡早、成功地完成阿富汗使命。
在阿富汗問題上,奧巴馬的戰略思維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增兵的目的是為了撤軍,也就是以進為退,盡早拋掉阿富汗戰爭的包袱。但正如上文所說,美國能否急流勇退,能否在阿富汗戰場上來一個漂亮的金蟬脫殼,關鍵還要看阿富汗的局勢是否允許美國輕鬆脫身。
社論說,概括而言,一是要看美國扶持的阿富汗現政權是否有能力控制局面,假若不能,就要看美國能否在地方政府和軍閥中,物色到可以付以重托的政治勢力;其二,要看卡伊達恐怖組織和塔利班反政府力量將願意作出何種選擇:是繼續糾纏美國和北約駐軍,還是等美國撤走之後,伺機展開內部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