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開了一周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把全世界的分歧煮在一口鍋裡。哥本哈根成了各國如何自誇和如何指責別人的大課堂。
《印度時報》在一篇文章中憂心忡忡地提醒,隨著哥本哈根會談臨近結束,如果發達國家不提供更多的東西,會議破裂,它將很可能開始再次指責印度和中國對峰會阻撓壞事。事實上,西方試圖將中印等發展中國家定為峰會失敗替罪羊的動作已經開始了。
歐洲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德國《圖片報》12日以“中國是世界拯救的阻礙?”為題說,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前,中國公布了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的排放目標,想在哥本哈根峰會上作為一個“環境天使”,但這看起來像是欺詐!因為中國是與2005年相比,而不是像歐盟那樣與1990年比。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理查德為《華爾街日報》撰文說,即使哥本哈根下周產生一個“夢幻”協定,全球排放量仍將繼續上升。原因在於,未來碳排放大部分不是來自現在的工業化國家,而是來自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
印度“組織者”網站的一篇文章說,丹麥及其盟友努力將人們的目光集中在碳排放上,尤其是中印兩個發展中國家的排放上。但是,即使這兩個國家的製造業都停止(6億多人將因此深陷貧困),地球仍會遭到破壞,因為遍布世界的沼氣仍會讓北極和西伯利亞的凍土融化,發達國家的餐桌上肉仍是重要食品。文章說,哥本哈根峰會的真正議程之一是發達國家銷售昂貴的能源技術,另一個議程就是發達國家實施“保護主義”,已經有多個發達國家以環保為名要拒絕來自中國、印度、越南等國家的產品。
中國環境問題專家龐軍博士對《環球時報》說:根據以往經驗,氣候大會第一周大家基本是漫天要價,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做著各種努力,最後時刻才會亮底牌。目前看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矛盾十分尖銳,尤其是美國的態度讓人失望。現在預言會議成果還為時尚早,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次峰會很難達成我們期望的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