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認為,同媒體打交道的實質是做群眾工作,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政府施政能力的重要任務。
2003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開辦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2004年,中國正式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並在網際網路上公佈各部門和機構的新聞發言人聯繫電話;目前中國已建立國務院部門新聞發言人制度、省級新聞發言人制度和省級新聞發佈制度三個層次的新聞發佈體制。
五年來,中國政府愈加對媒體開放,官員也在同媒體的交往中改變著觀念、磨煉著技巧。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允許外國記者現場採訪,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甲流疫情的發佈及時、充分,與2003年非典暴發時相比,海內外輿論認為中國政府在執政公開度、透明度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希光認為,新聞發言人制度的確立和發展說明中國政府正從管理媒體向為媒體服務轉變,從管理型政府轉變成了服務型政府。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網際網路已演變成構建輿論環境的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目前,中國網民的數量已經突破3億,居世界第一,中國省(區)、市、縣政府網站的總體擁有率已達86%。繼胡錦濤主席去年做客人民網回答網友提問後,今年2月,溫家寶總理通過中國政府網與網民線上交流。
繼雲南省稱將在各級政府部門發起建立“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貴陽市政府正式啟動政府系統網絡新聞發言人工作之後,南京市政府於近日在網站上推出“網絡發言人論壇”,規定網絡新聞發言人在24小時內答覆網民意見,實現了政府與網民的良性互動。
專家指出,發言人的語境處理還普遍有待提高,套話、空話太多。網民們也反映網絡發言人的官腔仍然比較重,透明度還不夠。
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所長尹韻公認為,目前各地新聞發言人的信息發佈總的來講存在不活潑、不幽默、不生動的現象,應該加強新聞發言人的培養力度,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新聞發言人的培養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