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擊美軍航母戰鬥群示意圖。 |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東方網消息:美國緬因州能源管理機構顧問、馬里蘭《衛星》雜誌高級國家安全編輯彼得布朗,18日在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網站發表文章認為,日前有媒體報道的“中國2015年將擊沉美軍航母”的說法,誇大了中國海軍的作戰實力,同時低估了美國海軍現在的真實能力。
“美軍航母或遭中國擊沉”說屢見不鮮
日前一篇名為《美國如何輸掉2015年海戰》的文章,假想了2015年中國在東海摧毀美軍“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的情景。這篇文章發表在由費城外交政策研究所發行的《世界事務雜誌》上,這是一本關注美國外交事務的重要季刊。《美國如何輸掉2015年海戰》一文的發表表明,中國極易被美國單方面的想象成一個時刻準備發起突襲的敵國。
該文作者為詹姆斯克拉斯卡,他曾擔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戰略規劃及政策部主任顧問,目前在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政策中心工作。文章稱,儘管克拉斯卡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但是他借《美國如何輸掉2015年海戰》一文真正想要表達的並不是這些。“聲稱中國預謀發動戰爭,並且會在不久的未來對美國海軍發起突襲”……克拉斯卡以存有敵意和爭議的基調為2009年拉下幕布。不過,克拉斯卡並非強調美國海軍弱點日益增多、美軍航母可能會成遭中國突襲的第一人。這已是美國社會公開承認且頻繁討論的話題。這篇文章的摘要是發人深省的。
“多年來,美國海上政策及海軍戰略的失誤,再加上力量結構的衰退,為其在2015年的海上失利譜寫了序曲。幾十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費一直呈兩位數字上升。如今,其已經擁有了一些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系統與平台,其中包括一款可以攻擊移動航母的中程彈道導彈及一款比美國核潛艇還要安靜的“超靜”柴電潛艇。這些新海上力量,結合中國富於想像力的海上戰略與海洋政策,使之能夠全力支持自己爭霸東海的目標。相形之下,美國的海上力量日漸衰落,大約10艘航母分散在全球各地。較低層次合作的海上戰略,再加上降低對自由航海戰略利益重視程度的國家海洋政策,為美國在海上的失敗搭好了舞台。本文模擬了在2015年中美東海海戰中,中方大敗美方“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的場景。這次災難性失敗宣告美國在太平洋長達75年的優勢地位的結束,確定了中國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