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亞洲穩定器
作為亞洲貨幣基金的雛形,東盟與中日韓在2007年5月原則同意建立自我管理的外匯儲備庫作為“清邁協議”多邊化的形式。今年2月,各方又承諾加快“清邁協議”多邊化進程,同意將籌建中的區域外匯儲備庫資金規模由原來的80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會議決定將由中國和日本各出資384億美元,韓國出資192億美元,佔儲備庫的80%,東盟10國出資240億美元,佔20%,每個國家(地區)能借用的最大金額是其出資額乘以各自的借款乘數。
劉煜輝認為,這一基金在未來可能發生金融危機時,對維護亞洲區域貨幣金融穩定將起到一定作用,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亦將成為亞洲區域金融的穩定器。
不過這一機制最終將達到怎樣的效果仍有待觀察,目前各國對於如何建立相應的監控和決策機制、如何管理基金、預警危機等尚未明確。
亞洲財金融合 邁進一步
文匯報刊文指出,建立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是源於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總結,亦是亞洲國家亡羊補牢,應對世界經濟形勢變化的明智之舉。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亞洲再次面臨國際資本流動、美元貶值、石油價格上漲等新挑戰。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認為,這場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必須加強合作,同舟共濟,共同應對。在此背景下,亞洲財金融合之勢漸行漸近,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清邁協議”的簽署,正是其實質化的一步。
當然,亞洲國家的財金大融合,仍然任重而道遠。亞洲各國多樣性的客觀存在,本身就制約著亞洲金融一體化的實現,“亞洲貨幣單位”這一“類歐元”貨幣的構想,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幾乎不可企及。但這並不意味著亞洲財金融合無所作為。
作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家,中國在推進亞洲金融合作方面可發揮更大作用,推動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有效運作起來,同時在建立亞洲統一的債券市場、亞洲貨幣基金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牽頭作用。中國已經成為亞洲財金融合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中國在亞洲地位的逐步提高,及各國對中國信任度的逐步建立,將是未來亞洲金融合作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