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9日電/《印度時報》12月26日文章,原題:印度如何在新遊戲中博弈 龍不再隱藏身影。
文章說,中國或許是印度在世界上所面臨的唯一且最大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限於兩國邊境糾紛。儘管在哥本哈根大會上兩國之間保持了明顯的同志情誼,兩國總理間還進行了“溫馨對話”,但雙方在戰略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必將導致摩擦發生。
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莫漢.馬利克教授認為,印度從2010年起未來10年內“將生活在中國的陰影之下”。他說,北京評估認為,美國軍力深陷伊阿戰爭泥潭,美經濟深受金融危機重創,這一看法將促使中國以更自信但不利於印度的方式在國際舞台上崛起。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戰略專家艾西利.特利斯也認為,在多數國家不願意與中國對抗的大背景下,印度能否找到迎接中國挑戰所需的工具與同盟,這令人懷疑。與中美不同,印度的戰略並不注重結果導向或解決方案。儘管印度可以玩力量平衡遊戲,但在具體戰術上仍模糊不清。事實上,亞太其他國家也在尋找制衡中國的力量,印度應將其挑戰與這些國家聯繫起來。印度應熱情款待訪印的新任日本首相,因為兩國間存在相似戰略利益。
在處理鄰國關係上,特別是在對待那些相對較小國家時,中國向來以慷慨著稱。這與其對印度所採取的強硬手段形成鮮明對比。在與周邊國家建立友好關係的過程中,北京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範圍。反觀印度,仍全神貫注於過程而非結果。即使在面對諸如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小國時,印度也是一心求勝,沒有體現出作為地區強國應有的氣度。這導致鄰國對印度充滿了猜忌與不安全感,從而限制了新德里的影響範圍。
與印度不同,中國在其全球戰略中從不自負或感情用事。比如,與印度同伊朗難以觸摸的“文化聯繫”不同,中國與伊朗有著相當實在的經濟及戰略聯繫。在今年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上,中國還以此為籌碼要求美國對解決伊朗核問題保持克制。反觀印度,則因為夾在伊美之間立場搖擺、左右為難。
全球金融危機已讓美國走上下坡路。與此同時,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的立場使其從崛起轉變為主導。這種變化對尋求多極化的印度來說並非好事,印度最好的應對之策是搞好同美國的關係,並主動通過軍事採購和太空合作等方式,將奧巴馬對中國的重視轉移到印度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