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的合作
現在我談談第四個啟示,就是亞洲的區域合作。十年多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使我們意識到亞洲需要更多的合作,以抵禦外部的衝擊。經過了近十年的努力,亞洲的區域合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區內貿易已經佔了亞洲貿易總額的55%。新的一年到來,中國和東盟的自由貿易區將正式成立。到東盟與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成的時候,亞洲經濟的合作就會進入嶄新階段。
亞洲金融合作也有一定的進展。以《清邁倡議》為標準的區內貨幣互換與合作,從雙邊發展到多邊,形成了區域的聯合機制,並在這次危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亞洲的外匯儲備基金機制也正在建設和擴充。但是,總的來說,亞洲的金融合作還在起步階段。亞洲個別經濟體與倫敦和紐約的金融整合,遠遠多於亞洲經濟體之間的合作。目前,亞洲經濟和金融合作的內容還多停留在雙邊的層面上,多邊合作還只停留在宣言和組織架構層面,多邊安全機制也還在萌生階段。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告訴我們:也許美國發燒,亞洲不像美國燒得那麼厲害,可以早一點恢復;但是,亞洲經濟無法和世界經濟脫鉤。我們必須努力加快亞洲的經濟和金融合作。在“後危機”時代,在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重整的過程中,亞洲需要重新定位,需要探討建立一個符合亞洲文化的、開放的合作新模式。
國家的機遇和香港的貢獻
金融海嘯暴露了目前金融體制的種種弊端,也加速了世界金融和經濟秩序的重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過去長期左右世界經濟大局的八國集團(G8),今年被二十國集團所取代。這意味發達國家已經不能獨力引領世界走出危機,也意味新興的經濟體已經躋身全球經濟治理的舞台。這些新興國家中,中國當然是最受人矚目的,因為我們有最多的外匯儲備,因為我們不斷增國力,更因為我們的經濟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將日益重要。
在座的各位都是來自國家各個行業第一線的領導者,我相信你們對國家發展的前景、目標和挑戰,一定比我的認識更全面。因此,我在這裡,只是從香港能夠怎樣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的角度,探討國家在國際和國內經濟調整上面對的挑戰,以及香港可以擔當的角色。
香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排頭兵
對中國來說,當前有四個主要問題需要處理:第一是參與全球金融機構的改革和全球金融監管的重建;第二是鞏固區域的金融合作;第三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第四是改變內地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前兩個問題,我在前面已經論述過了,不再重複。
在討論後兩個問題之前,請先讓我簡單介紹香港金融服務業的近況。香港是東亞地區最早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在國際上享有聲譽。今年九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居第三位,是排在倫敦和紐約之後最具競爭力的金融中心。我們擁有多項優勢,包括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市場規模、高效和透明的市場運作,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我們的資本市場吸引大量海外資金,是全球投資者認可的國際市場。
近年,香港的金融交易量不斷提高,業務越來越多元化,監管和商業環境也較以前完善許多。以GDP計,從一九九七年到二○○七年,香港金融服務所佔GDP的比重由10.3%升至19.5%,是香港的主要支柱產業。這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們立足香港的固有優勢,不斷提高金融業的市場效率、監管和透明度,提升我們的競爭力,為更好服務國家做好了準備。
我們作這樣的準備,是希望香港可以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在推動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的過程中發揮優勢。國家的經濟實力近年迅速增強,然而金融市場的發展卻仍然落後於實體經濟的發展,資本帳戶還沒有完全開放,人民幣也不能在國際市場自由兌換。但是,胡錦濤主席去年在二十國金融峰會上,就明確提出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主張,說明人民幣國際化已經進入國家的日程。而且國家實際上也有逐步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條件,香港一直參與其中,發揮試驗田、突破口、排頭兵的作用,例如,QFII和QDII制度的建設有香港的參與,人民幣境外流通和功能的擴展有香港的參與,貨幣互換協議有香港的參與,人民幣貿易境外結算也有香港的參與。
今年,國家為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又在香港實施了兩項非常重要的舉措,一是國家財政部在香港發行了60億人民幣國債,二是國家出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香港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清算服務。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吸引力,進一步推動人民幣成為區域性結算貨幣的條件,強化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香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協助國家控制相關的金融風險。
在一個國家有兩種不同的金融體系,是我國獨特的安排。兩個不同的制度,可以處理不同的金融需求,彌補彼此的不足,保障國家的整體利益。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言,兩個金融體系之間應該發展一個互補、互助和互動的 “三互”作用關係。
當然,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可以為國家作出的貢獻遠不止這些。我們還可以在國家“走出去”的戰略中擔當重要角色,我們可以為國家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改善內部管理等各方面貢獻經驗。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